新生儿气管或肺实质出血Neonatal haemorrhage originating in trachea or pulmonary parenchyma
编码KA83.7
关键词
索引词Neonatal haemorrhage originating in trachea or pulmonary parenchyma、新生儿气管或肺实质出血
缩写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气管出血
别名新生儿气管或肺出血、新生儿呼吸系统出血、新生儿肺部出血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57M6 肺
XA7L34肺下叶XA9941左肺上静脉XA1B59胸膜脏层XA6WT9叶间动脉XA8FY4肺静脉XA2UD3左肺XA1WN5左肺静脉XA41F3右下肺静脉XA41Z3右下叶支气管XA61M6支气管XA1QM3右中叶支气管XA4565肺小舌XA5772肺泡XA4530副右肺静脉XA2AT1小叶间动脉的出球微动脉XA8TW3左下肺静脉XA3713肺动脉干XA9TC5主支气管XA8JM5下叶,支气管XA7EZ3右肺XA2S57小叶间动脉XA2PV7肺的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9HN5肺上叶XA90M2肺叶XA4U64肺部动脉XA6F58左上叶支气管XA8Z62肺实质XA6VA2左肺门XA7RC6胸膜壁层XA37W0上叶,支气管XA86L0右肺静脉XA4JA0隆突XA2XH5左下叶支气管XA0F36肺毛细血管XA8Z30右上叶支气管XA5TT2胸膜XA1SF4肺静脉共同左侧支XA3L52右主支气管XA4646肺血管床XA1K94中叶,支气管XA1N36肺中叶XA5FV2左主支气管XA29Y4右肺门XA05T2右上肺静脉XA26H1 气管
XA7SG3颈段气管XA4RN3胸段气管新生儿气管或肺实质出血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新生儿气管或肺实质出血(Neonatal haemorrhage originating in trachea or pulmonary parenchyma, 编码:KA83.7)是指发生在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导致气管或肺组织内血管完整性破坏,血液外渗至呼吸道和/或肺泡腔的临床病理状态。该病症可独立发生,亦可继发于其他新生儿出血性疾病或全身性疾患。典型临床特征包括突发性呼吸窘迫、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厥冷、口鼻腔溢出泡沫状血性分泌物等。
病因学特征
-
缺氧相关因素:
- 原发病:常见于围产期窒息、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
- 发生时间:约70%病例在生后72小时内起病,其中30%于24小时内出现症状。
-
感染相关因素:
- 原发病: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 发生时间:多发生于生后5-7天,约85%病例在此阶段确诊。
-
寒冷损伤:
- 常见于合并硬肿症的新生儿,此类患儿多同时存在缺氧或感染高危因素,早产儿更易受累。
-
早产相关因素:
- 肺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易发肺出血的解剖学基础,合并缺氧、感染或低体温时可显著增加风险。
-
其他高危因素:
- 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微循环淤滞可能诱发出血。
- 先天性心脏病:以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最常关联肺出血。
- 医源性损伤:气管插管操作不当或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造成局部创伤。
- 凝血功能异常:包括维生素K缺乏、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或DIC等获得性凝血障碍。
病理机制
新生儿气管或肺实质出血的核心病理生理过程涉及肺微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纤溶系统失衡:
- 血管内皮损伤:缺氧、感染或炎症介质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破坏,通透性增加。
- 肺泡结构破坏: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削弱其对毛细血管的机械支撑作用,促进红细胞外渗。
- 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消耗或纤溶亢进可加剧出血倾向。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呼吸系统: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呼吸频率>60次/分)、吸气性凹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呼气呻吟、血性泡沫痰。
- 循环系统:心动过速(>160次/分)、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3秒)、四肢末梢灌注不良。
- 全身表现:皮肤苍白或花斑纹、体温不稳定(低体温或发热)、反应低下。
- 出血征象:气管插管内或口鼻腔可见新鲜或咖啡色血性分泌物。
参考文献:本综述基于现有儿科文献中的共识意见以及临床实践指南整理而成,未直接引用特定出版物。对于深入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建议查阅《Pediatrics》等相关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的专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