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弓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due to aortic arch embolism
编码8B11.21
关键词
索引词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due to aortic arch embolism、主动脉弓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缩写AAEIS
别名主动脉弓栓子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主动脉弓栓塞性脑梗塞、由主动脉弓脱落斑块导致的脑卒中、主动脉弓栓塞引发的脑梗死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13S2 脑动脉
XA7C50大脑后动脉XA1VB0大脑前动脉XA4WT4前外侧中央动脉XA2K99基底动脉XA3185基底动脉脑桥支XA2JH8大脑中动脉临床表现
8B2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
8B26.50单纯运动性腔隙综合征8B26.Y其他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Z未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5腔隙综合征8B26.5Y其他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Z未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1单纯感觉性腔隙综合征8B26.4大脑后动脉综合征8B26.1小脑卒中综合征8B26.2大脑中动脉综合征8B26.0脑干卒中综合征8B26.3大脑前动脉综合征 麻痹症状
MB53.2痉挛性偏瘫MB51双上肢瘫痪MB51.Z未特指的双上肢瘫痪MB56截瘫MB55.0下肢弛缓性单瘫MB57.3骶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4上肢单瘫MB54.Z未特指的上肢单瘫MB53.1松弛性偏瘫MB55.1下肢痉挛性单瘫MB50.1痉挛性四肢瘫痪MB53偏瘫MB53.Z未特指的偏瘫MB54.0上肢弛缓性单瘫MB57.2腰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Y其他特指的麻痹症状MB5Z未特指的麻痹症状MB54.1上肢痉挛性单瘫MB57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Y其他特指的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Z未特指的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1.1双上肢痉挛性瘫痪MB57.0颈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1胸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1.0双上肢弛缓性瘫痪MB55下肢单瘫MB55.Z未特指的下肢单瘫MB50四肢瘫痪MB50.Z未特指的四肢瘫痪MB50.0弛缓性四肢瘫痪MB53.0交替性偏瘫MB52双下肢瘫痪主动脉弓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主动脉弓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ortic Arch Embolism-Induced Ischemic Stroke)是指由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附着物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并阻塞脑血管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这类脑卒中属于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亚类,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较重。
病因学特征
-
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 主动脉弓及主要分支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特定条件下变得不稳定,可能发生破裂或脱落。这些斑块碎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容易随血流移动至远端较小的脑血管内,造成部分或完全阻塞。
- 斑块物质通常富含脂质和钙化成分,它们的存在不仅增加了血管狭窄的风险,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形成血栓核心,促进血栓形成及进一步扩散。
-
解剖与病理生理基础:
- 主动脉弓结构特点:作为连接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的重要通道,主动脉弓处血流动力学复杂多变,是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之一。该区域血流量大且压力高,任何微小损伤都可能加速粥样硬化进程。
- 血液流动模式影响:血流湍急加上潜在的涡流作用使得此处更易于沉积胆固醇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而形成斑块;此外,高速度下的机械剪切力也可能促使已形成的斑块表面变得脆弱,增加脱落风险。
-
危险因素:
- 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等可显著提高主动脉弓病变概率。
- 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 年龄与遗传倾向:老年人群因血管老化而更易患此病;家族中有相关病史者患病几率亦较高。
- 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肥胖及缺乏运动均被证实为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诱因。
病理机制
-
栓子形成与迁移:
- 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斑块若出现裂缝或破溃,则可能导致局部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并随血流移动到大脑内部细小血管中,引起急性闭塞。
- 斑块本身也可能直接从血管壁上脱落,作为游离体随血液漂流直至遇到直径小于自身大小的血管而堵塞。
-
脑组织损伤过程:
- 当栓子到达某一脑区并阻断其供血时,受影响区域内神经元因缺氧迅速死亡,引发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长时间缺血还会导致周围正常组织水肿加剧,从而加重局部压力,进一步损害邻近未直接受累但血供减少的脑区。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病情发作常无明显先兆,表现为突发性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等症状。
- 依据受累脑区不同,可能出现偏瘫、感觉丧失、共济失调等多种复杂表现。
- 严重时可迅速进展至昏迷状态,威胁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默沙东诊疗手册》、《春雨医生》及相关医学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