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due to cardiac embolism
编码8B11.20
关键词
索引词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due to cardiac embolism、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卒中、心源性梗死、心脏栓塞性脑梗死、心房颤动相关动脉阻塞引起的卒中、心房颤动相关血栓引起的脑梗死
同义词cardioembolic infarction、cardioembolic 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 due to cardiac embolism
缩写CES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13S2 脑动脉
XA7C50大脑后动脉XA1VB0大脑前动脉XA4WT4前外侧中央动脉XA2K99基底动脉XA3185基底动脉脑桥支XA2JH8大脑中动脉临床表现
8B2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
8B26.50单纯运动性腔隙综合征8B26.Y其他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Z未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5腔隙综合征8B26.5Y其他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Z未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1单纯感觉性腔隙综合征8B26.4大脑后动脉综合征8B26.1小脑卒中综合征8B26.2大脑中动脉综合征8B26.0脑干卒中综合征8B26.3大脑前动脉综合征 麻痹症状
MB53.2痉挛性偏瘫MB51双上肢瘫痪MB51.Z未特指的双上肢瘫痪MB56截瘫MB55.0下肢弛缓性单瘫MB57.3骶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4上肢单瘫MB54.Z未特指的上肢单瘫MB53.1松弛性偏瘫MB55.1下肢痉挛性单瘫MB50.1痉挛性四肢瘫痪MB53偏瘫MB53.Z未特指的偏瘫MB54.0上肢弛缓性单瘫MB57.2腰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Y其他特指的麻痹症状MB5Z未特指的麻痹症状MB54.1上肢痉挛性单瘫MB57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Y其他特指的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Z未特指的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1.1双上肢痉挛性瘫痪MB57.0颈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1胸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1.0双上肢弛缓性瘫痪MB55下肢单瘫MB55.Z未特指的下肢单瘫MB50四肢瘫痪MB50.Z未特指的四肢瘫痪MB50.0弛缓性四肢瘫痪MB53.0交替性偏瘫MB52双下肢瘫痪关联情况
心脏瓣膜病
BB92.1非风湿性肺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62二尖瓣脱垂BB62.Y其他特指的非风湿性二尖瓣脱垂BB62.Z未特指的二尖瓣脱垂BB91肺动脉瓣关闭不全BB91.Y其他特指的非风湿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BB91.Z未特指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BC0Z未特指的心脏瓣膜病BB83三尖瓣脓肿--肺动脉瓣疾病BB9Y其他特指的肺动脉瓣疾病BB9Z未特指的肺动脉瓣疾病BC02.40源自动脉干的新主动脉瓣获得性狭窄BB65二尖瓣破裂BB63.1非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84三尖瓣破裂BC01人工瓣膜病BB70.0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BB62.1退行性二尖瓣脱垂BB60.0风湿性二尖瓣狭窄BB7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B71.Y其他特指的非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B71.Z未特指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疾病BB7Y其他特指的主动脉瓣疾病BB7Z未特指的主动脉瓣疾病BB92.0风湿性肺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62.0风湿性二尖瓣脱垂BC02.3获得性肺源性新主动脉瓣异常BC02.3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肺源性新主动脉瓣异常BC02.3Z未特指的获得性肺源性新主动脉瓣异常BB70.1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BB61.0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疾病BB8Y其他特指的三尖瓣疾病BB8Z三尖瓣疾病,未特指BB71.0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B81.0风湿性三尖瓣关闭不全BC00多瓣膜疾病BB73主动脉瓣脓肿--二尖瓣疾病BB6Y其他特指的二尖瓣疾病BB6Z未特指的二尖瓣疾病BB63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63.Z未特指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60二尖瓣狭窄BB60.Z未特指的二尖瓣狭窄BB82三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82.Y其他特指的非风湿性三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82.Z未特指的三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80.0风湿性三尖瓣狭窄BC02.2心室双入口获得性共同房室瓣异常BB63.0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72.0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80三尖瓣狭窄BB80.Y其他特指的非风湿性三尖瓣狭窄BB80.Z未特指的三尖瓣狭窄BB64二尖瓣脓肿BC02.41源自动脉干的新主动脉瓣获得性反流BC02.31肺源性的移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B74主动脉瓣脱垂BB72.1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C02.1获得性动脉干瓣膜异常BC02先天畸形瓣膜的获得性异常BC02.Y其他特指的先天畸形瓣膜的获得性异常BC02.Z未特指的先天畸形瓣膜的获得性异常BB90肺动脉瓣狭窄BB90.Y其他特指的非风湿性肺动脉瓣狭窄BB90.Z未特指的肺动脉瓣狭窄BB61二尖瓣关闭不全BB61.Y其他特指的二尖瓣关闭不全BB61.Z未特指的二尖瓣关闭不全BB72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72.Z未特指的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91.0风湿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BB90.0风湿性肺动脉瓣狭窄BB81三尖瓣关闭不全BB81.Y其他特指的非风湿性三尖瓣关闭不全BB81.Z未特指的三尖瓣关闭不全BB93肺动脉瓣脓肿BC02.4源自动脉干的新主动脉瓣获得性异常BC02.4Y其他特指的源自动脉干的新主动脉瓣获得性异常BC02.4Z未特指的源自动脉干的新主动脉瓣获得性异常BC02.30肺源性的移植主动脉瓣狭窄BB60.1非风湿性二尖(瓣)狭窄BB92肺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92.Z未特指的肺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C02.0双心室连接获得性共同房室瓣异常BB82.0风湿性三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B70主动脉瓣狭窄BB70.Y其他特指的主动脉瓣狭窄BB70.Z未特指的主动脉瓣狭窄 心力衰竭
BD11.0射血分数保留的左心室衰竭BD1Y其他特指的心力衰竭BD1Z未特指的心力衰竭BD13右心室衰竭BD11.2射血分数减低的左心室衰竭BD12高输出综合征BD14双心室衰竭BD10充血性心力衰竭BD11左心室衰竭BD11.Z未特指的左心室衰竭BD11.1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BC81.3 心房颤动
BC81.32永久性心房颤动BC81.3Y其他特指的心房颤动BC81.3Z未特指的心房颤动BC81.33预激性心房颤动BC81.31持续性心房颤动BC81.30阵发性心房颤动 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BA41急性心肌梗死BA41.Z未特指的急性心肌梗死BA42.0随后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BA4Z未特指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BA42.1随后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BA40.1稳定性心绞痛BA40.0不稳定性心绞痛BA41.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BA41.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BA40心绞痛BA40.Y其他特指的心绞痛BA40.Z未特指的心绞痛BA43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未导致心肌梗死BA42随后性心肌梗死BA42.Z未特指的随后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Cardioembolic Stroke)是指心脏内或其大血管内的血栓、脂肪、肿瘤细胞等物质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并阻塞脑动脉,从而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缺血性脑卒中。这类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亚型,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
病因学特征
-
心脏来源的栓子:
-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AF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引发栓塞。
- 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均可因瓣膜病变导致血栓形成。
- 心肌梗死:尤其是左心室附壁血栓,容易在急性期后数周至数月内脱落。
- 心力衰竭:特别是伴有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脏内血栓。
- 其他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如粘液瘤)、心肌病等。
-
病理生理机制:
- 血栓形成:上述心脏疾病导致血液流动异常,特别是在心腔内形成涡流区域,易促进血栓形成。
- 栓子脱落:形成的血栓在某些条件下(如心脏负荷增加、心律失常等)可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脑动脉。
- 血管阻塞:栓子进入脑动脉后,堵塞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神经功能损伤。
病理机制
-
脑组织损伤:
- 栓子堵塞脑动脉后,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胶质细胞增生。
- 缺血区中心部分由于完全无血流供应而迅速坏死,周围区域则可能通过侧支循环得到部分代偿,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
出血转化:
- 在一些情况下,缺血区域可能会出现再灌注损伤,即恢复血流后由于自由基产生、钙离子内流等因素,导致进一步的细胞损伤。
- 有时还会出现出血转化,即缺血区域在恢复血流后发生出血,这会加重病情。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如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感觉障碍等。
- 意识改变: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 头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剧烈头痛。
- 癫痫发作: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
参考文献:《脑栓塞》(百度百科),《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临床特点与病因》(中国网),《一文打尽:心源性脑栓塞最全总结》(丁香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