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腹膜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peritoneum

更新时间:2025-06-19 01:28:41
编码2C51.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peritoneum、未特指的腹膜恶性肿瘤、腹膜恶性肿瘤、腹膜癌、腹腔癌、腹膜原发性恶性肿瘤、原发性腹膜癌、腹膜壁层原发性恶性肿瘤、肠系膜恶性肿瘤、肠系膜癌、肠系膜原发性恶性肿瘤、结肠系膜原发性恶性肿瘤、结肠系膜癌、盆腔腹膜原发性恶性肿瘤、子宫直肠凹原发性恶性肿瘤
缩写PM、PMT、MPT
别名腹膜间皮瘤、腹膜肉瘤、腹膜恶性间皮瘤

未特指的腹膜恶性肿瘤 (2C51.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获取的腹膜组织活检,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腺癌、间皮瘤或肉瘤)。
      • 免疫组化检测排除其他原发肿瘤转移(如CK7+/CK20-支持腹膜原发腺癌,Calretinin+支持间皮瘤)。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CT/MRI显示腹膜弥漫性增厚(>5mm)、粟粒样结节或大网膜"饼状"改变(特异性>90%)。
      • PET-CT显示腹膜广泛性FDG高代谢(SUVmax>3.5)。
    • 腹水细胞学阳性
      • 腹水中检出恶性细胞(敏感性约40-60%)。
    • 临床三联征
      • 顽固性腹水(>1000ml) + 不明原因消瘦(6个月内体重下降>10%) + 持续性腹痛(VAS评分≥4)。
  3. 排除标准

    • 全面检查(胃肠镜、乳腺/卵巢影像学等)排除其他器官原发肿瘤转移至腹膜。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侵入性检查] B --> B1[增强CT:评估腹膜增厚/结节] B --> B2[弥散加权MRI:检测微小结节] B --> B3[PET-CT:全身转移筛查] C --> C1[肿瘤标志物:CA125/CEA/HE4] C --> C2[腹水生化:SAAG<1.1g/dL] D --> D1[腹腔镜探查+活检] D --> D2[腹水细胞学]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检查
    • CT/MRI发现腹膜结节:需结合形态(粟粒状vs块状)和强化方式(均匀强化提示间皮瘤,不均匀提示腺癌)。
    • PET-CT高代谢灶:SUVmax>5.0提示高侵袭性,需优先活检。
  2. 肿瘤标志物
    • CA125>200 U/mL + HE4>140 pmol/L:提示浆液性腺癌(敏感度70%)。
    • CEA>10 ng/mL + CA19-9>37 U/mL:提示胃肠来源转移可能。
  3. 腹水分析
    • SAAG<1.1g/dL + 蛋白>25g/L:符合渗出性腹水,支持恶性肿瘤。
    • 细胞学阳性:需结合免疫细胞化学(Ber-EP4+确认上皮来源)。
  4. 腹腔镜活检
    • 取≥3个不同腹膜区域标本,避免漏诊异质性肿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阈值 临床意义
CA125 >35 U/mL 腹膜浆液性癌敏感指标,>200 U/mL提示晚期病变
CEA >5 ng/mL >20 ng/mL需警惕胃肠/卵巢转移
HE4 >140 pmol/L 与CA125联用提高浆液性癌检出率(ROMA指数>25%)
腹水LDH >血清LDH上限 提示肿瘤坏死或炎症反应
血清白蛋白 <30 g/L 营养不良状态,预后不良指标
血小板计数 >450×10⁹/L 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提示肿瘤进展
腹水细胞学 检出恶性细胞 确诊价值有限(假阴性率40%),需结合活检

处理建议

  • 肿瘤标志物联合升高:启动PET-CT全身评估。
  • 腹水LDH显著升高:警惕肿瘤破裂或感染,需紧急腹腔穿刺减压。
  • 持续血小板增多:监测血栓风险,考虑抗凝预防。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初筛:CA125/CEA/HE4 + 增强CT
  2. 确诊
    • 影像阳性 → 腹腔镜活检 + 免疫组化
    • 腹水阳性 → 补充腹腔镜确认
  3. 分期:PET-CT评估远处转移

注意:约20%病例需二次活检方能确诊,推荐在多学科会诊(MDT)框架下决策。


参考文献

  • WHO《腹膜恶性肿瘤分类(第5版)》
  • NCCN《腹膜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
  • PSOGI《腹膜表面恶性肿瘤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