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或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bronchus or lung
编码2C25.2
关键词
索引词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bronchus or lung、支气管或肺鳞状细胞癌、支气管或肺鳞癌、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肺乳头状鳞癌、肺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肺基底细胞样鳞癌、肺透明细胞鳞状细胞癌、肺透明细胞鳞癌、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肺小细胞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肺小细胞非角化型鳞癌
缩写鳞癌
别名支气管鳞状细胞癌、肺鳞状上皮癌、肺鳞状细胞恶性肿瘤、支气管鳞癌、鳞状细胞肺癌
支气管或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学检查阳性:通过组织活检(如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等)或细胞学检查(如痰液细胞学、支气管冲洗液细胞学等)发现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特征,包括角质化和/或胞间桥。
- 免疫组化检测:确认肿瘤细胞表达鳞状细胞标志物,如CK5/6、p40、p63等。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干咳(70%-90%)
- 咳血(40%-60%)
- 呼吸困难(50%-70%)
- 胸痛(30%-50%)
- 体重减轻及乏力(30%-50%)
- 声音嘶哑(10%-20%)
- 吞咽困难(<10%)
- 上腔静脉综合征(<10%)
-
典型体征:
- 局部肿块(30%-50%)
- 淋巴结肿大(20%-40%)
- Horner综合征(<10%)
- Pancoast综合征(<10%)
-
影像学特征:
- 胸部X线检查显示中央型肿块或阻塞性肺炎改变(80%-90%)
- CT扫描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90%-100%)
- PET-CT评估肿瘤代谢活性及全身转移情况(80%-90%)
-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持续性干咳+其他典型症状)。
- 影像学检查发现中央型肿块或阻塞性肺炎改变,并伴有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相关体征。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检查:
- 异常意义:显示中央型肿块或阻塞性肺炎改变,提示可能为支气管或肺鳞状细胞癌。
- CT扫描:
- 异常意义:更详细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有助于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
- PET-CT:
- 异常意义:评估肿瘤代谢活性及全身转移情况,有助于确定治疗范围和预后评估。
- 胸部X线检查:
-
内镜检查:
- 支气管镜检查:
- 异常意义:直接观察到肿瘤并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 纵隔镜检查:
- 异常意义: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有重要意义。
- 支气管镜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痰液细胞学:
- 异常意义:找到恶性细胞,支持早期诊断。
- 血液检查:
- 异常意义: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但非特异性。
- 痰液细胞学: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理学检查:
- 组织活检阳性:直接确诊支气管或肺鳞状细胞癌。
- 细胞学检查阳性:痰液或支气管冲洗液中找到恶性细胞,支持诊断。
-
免疫组化检测:
- CK5/6、p40、p63阳性:确认肿瘤细胞为鳞状细胞来源,有助于与其他类型肺癌鉴别。
-
血液检查:
- 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50 mg/L):提示炎症反应,但非特异性。
- 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
-
痰液细胞学:
- 恶性细胞阳性:支持早期诊断,但敏感性较低。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EGFR突变、ALK重排等基因检测:虽然在鳞状细胞癌中较少见,但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指导靶向治疗。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理学证据(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结合典型症状及影像学特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胸部X线、CT、PET-CT)和内镜检查(支气管镜、纵隔镜)为主,有助于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
权威依据:《胸部肿瘤学》、《现代肺癌诊疗手册》、美国癌症协会(ACS)指南、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