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癣White piedra

更新时间:2025-06-18 12:09:38
编码1F2D.2

关键词

索引词White piedra、白癣、结节性毛孢子菌病 [possible translation]、结节性毛孢子菌病
同义词Trichosporosis nodosa
别名白屑风、白头癣、儿童白癣

白癣(1F2D.2)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毛发异常改变
    • 白色/浅棕色结节:毛干上出现不规则、柔软的白色或浅棕色结节(发生率:高,80%-90%)。
    • 毛发易断裂:毛发因结节破坏而脆弱,易在距头皮2-4毫米处折断(发生率:高,70%-85%)。

非典型症状

  1. 轻度瘙痒: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瘙痒(发生率:低,10%-20%)。
  2. 无症状感染:部分感染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生率:约20%-3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菌鞘形成:断发根部被灰白色套状鳞屑包裹(发生率:高,80%-90%)。
  2. 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头皮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边缘清晰(发生率:常见,60%-80%)。
  3. 母子斑现象:初发斑片周围出现卫星状小斑片(发生率:常见,50%-70%)。

非典型体征

  1. 轻微红斑:偶见感染部位轻度红斑(发生率:低,5%-10%)。
  2. 无瘢痕脱发:毛发脱落后不遗留永久性瘢痕(青春期前患者自愈后毛发可再生)。

实验室特征

  1. 真菌镜检
    • 发外镶嵌性小孢子:显微镜下可见毛干表面附着成簇的小孢子(阳性率:90%-95%)。
  2. Wood灯检查
    • 亮绿色荧光:白癣病发在滤过紫外灯下呈现特征性亮绿色荧光(阳性率:80%-90%)。
  3. 真菌培养
    • 白吉利丝孢酵母分离:沙堡弱培养基中分离出白色或奶油色菌落(确诊依据)。

流行病学特征

  • 年龄分布:儿童高发(学龄前儿童占70%-80%),成人多见于免疫抑制者(如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
  • 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3:1)。
  • 自愈倾向:青春期后因皮脂分泌增加,多数患者可自愈(自愈率:90%以上)。

参考文献

  • 《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
  •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张学军主编)
  • 《临床微生物学》真菌感染相关章节

注:影像学特征(如CT/MRI)不适用于浅表真菌感染,故未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