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Human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complicating pregnancy, childbirth or the puerperium
编码JB63.7
关键词
索引词Human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complicating pregnancy, childbirth or the puerperium、人类免疫缺陷病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艾滋病病毒感染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
同义词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childbirth and the puerperium
缩写HIV孕产妇感染、HIV并发妊娠
别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怀孕期间的情况、HIV阳性孕妇、HIV感染的孕妇、HIV阳性母亲、HIV阳性产妇、HIV阳性妇女在妊娠期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1C6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
1C62.30卡波西肉瘤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2HIV感染临床3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Z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未提及合并症,临床分期未特指1C62.1HIV感染临床2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3HIV感染临床4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3Y其他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3Z未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2.0HIV感染临床1期未提及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1C6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结核病
1C60.3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结核病1C60.3Y其他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结核病1C60.3Z未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结核病1C60.1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结核病1C60.0HIV感染临床1期合并结核病1C60.ZHIV感染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期未特指1C60.30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合并结核病1C60.2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结核病1C6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疟疾
1C61.0HIV感染临床1期合并疟疾1C61.1HIV感染临床2期合并疟疾1C61.30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合并疟疾1C61.Z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合并疟疾,临床分期未特指1C61.3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疟疾1C61.3Y其他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疟疾1C61.3Z未特指的HIV感染临床4期合并疟疾1C61.2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人类免疫缺陷病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人类免疫缺陷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是指在女性怀孕、分娩或产后阶段,因HIV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状况。这类情况属于可归类在他处的孕产妇感染性疾病之一,被ICD-11编码为JB63.7。HIV感染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T细胞,导致患者易患各种机会性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当这种状态发生在妊娠、分娩或产褥期时,对母亲和新生儿均构成特殊风险。
病因学特征
-
病毒特性及其传播机制:
-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孕妇如果携带HIV,可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分泌物及母血接触传染给新生儿。
- 病毒通过攻击并摧毁CD4+ T淋巴细胞,削弱机体免疫功能,使个体易受机会性感染。此外,HIV还可干扰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进一步加剧免疫抑制。
-
孕期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
- 妊娠期间母体免疫系统发生适应性改变以维持胎儿耐受,这种选择性免疫调节可能影响对HIV病毒复制的控制。
- 分娩时生殖道黏膜损伤及宫缩压力增加,可能促进病毒暴露风险。
- 产褥期母乳喂养是潜在传播途径,尤其在母亲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导致乳汁病毒载量较高时。
病理机制
-
免疫系统损害:
- HIV感染导致CD4+ 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伴随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同时可观察到NK细胞活性下降及抗原呈递细胞功能异常。
- 若未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母体高病毒载量将显著增加母婴垂直传播风险。
-
母婴传播机制:
- 宫内传播:病毒可通过胎盘微损伤或经树突状细胞转运进入胎儿循环。
- 产时传播:新生儿接触母血或宫颈-阴道分泌物是主要传播途径。
- 产后传播:母乳中游离病毒或感染细胞可通过哺乳传播,尤其在母亲未进行ART治疗或存在乳腺炎时风险增高。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母亲在疾病进展期可能出现发热、持续性腹泻、体重下降及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晚期HIV感染者可能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如HIV脑病)。
- 新生儿围产期感染多呈隐匿性,婴儿期可表现为反复细菌性感染、口腔念珠菌病或生长发育落后。
-
实验室检查:
- 母亲需通过HIV抗体联合抗原检测确诊,病毒载量(HIV RNA)监测用于评估治疗应答。
- 新生儿出生后需进行HIV DNA/RNA核酸检测,出生后4-6周及后续随访中重复检测以排除感染。
参考文献:
- 国家医考网. (2023).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免疫缺陷性疾病.
- 中公教育. (2021). 2021上海医疗招聘考试医基资料:免疫缺陷病.
- 人人文库. (n.d.). 国际疾病分类ICD1000001.
- 广西梧州蒙山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n.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