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疣Common warts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1E80
子码范围1E80.0 - 1E80.Z

关键词

索引词Common warts
同义词verruca vulgaris、viral warts NOS、common warts NOS、verruca vulgaris NOS、寻常疣 NOS、病毒性疣 NOS、寻常疣
缩写VW、CV
别名瘊子、刺瘊、千日疮

寻常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皮肤样本中通过PCR技术检测到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尤其是HPV亚型1、2、4、27和57等。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寻常疣特征:增厚的颗粒层、肥大的棘层以及充满角蛋白的透明细胞群。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表面出现坚实的丘疹,形状多为圆形或多角形,大小从针尖到豌豆不等。
      • 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颜色可为灰黄、污褐色或正常肤色。
      • 丘疹顶部凹凸不平,似花蕊或刺状突起。
      • 部分患者在疣体基底部可能出现红肿,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轻微疼痛感。
      • 疣体受到摩擦或损伤时容易出血,有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脓性分泌物。
    • 易感因素
      • 免疫力低下(如感冒发烧、身体过度疲劳或患有其他消耗性疾病)。
      • 有皮肤创伤史(如擦伤、裂口等)。
      • 长期接触潮湿环境或使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坚实的丘疹、表面粗糙且质地坚硬)。
      • 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皮肤镜检查
      • 异常意义:显示典型的乳头状结构和血管增生,有助于鉴别诊断。
    • 超声检查
      • 判断逻辑:对于深层的疣体,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皮下组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深度。
  2. 临床鉴别检查

    • 病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患者的免疫状态、皮肤创伤史及环境暴露史,增强诊断指向性。
    • 体格检查
      • 异常意义:详细检查皮损的形态、分布及伴随症状,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如鸡眼、胼胝、扁平疣等)。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HPV DNA检测阳性
      • 异常意义:直接确诊寻常疣,尤其是对于外观不典型的病例。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异常意义: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支持寻常疣的诊断。
  2.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
      • 异常意义: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提示局部炎症反应。若显著升高,需考虑合并细菌感染。
    • 血沉(ESR)
      • 异常意义: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3. 免疫功能检查

    • T细胞亚群分析
      • 异常意义: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如CD4/CD8比值降低),提示免疫力低下,可能增加寻常疣的发生风险。
  4. 皮肤活检

    • 异常意义:通过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并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HPV DNA检测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典型症状及易感因素。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皮肤镜、超声)和临床评估(病史追溯、体格检查)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HPV DNA检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

权威依据:《皮肤病学》教科书、美国皮肤病学会(AAD)指南、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