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涉及白细胞系的免疫系统疾病Unspecified Immune system disorders involving white cell lineages
编码4B0Z
关键词
索引词Immune system disorders involving white cell lineages、未特指的涉及白细胞系的免疫系统疾病
缩写WTSB-XB-XT-MYXTJ-BZ、未特指白细胞系免疫系统疾病
别名未知白细胞系免疫性疾病、不明原因白细胞系免疫功能障碍
未特指的涉及白细胞系的免疫系统疾病(ICD-11: 4B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通过全面检查排除所有已知的特定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特定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 持续性异常:至少连续两次(间隔≥4周)实验室检测显示白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见"必须条件")。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白细胞参数异常(满足至少一项):
- 白细胞总数持续<4.0×10⁹/L或>11.0×10⁹/L
-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⁹/L
-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0×10⁹/L
- 单核细胞比例持续>10%或<2%
- 功能障碍证据(满足至少一项):
-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异常(吞噬率<40%)
- NK细胞活性检测降低(<15%溶解率)
- T细胞增殖反应低下(刺激指数<3)
- 白细胞参数异常(满足至少一项):
-
支持条件(临床关联证据):
- 典型临床表现(至少两项):
- 反复细菌/真菌感染(≥3次/年)
- 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持续1周)
- 慢性乏力(影响日常生活≥3个月)
- 炎症标志物异常:
- CRP持续>10 mg/L 或 ESR>30 mm/h
- 免疫学指标异常:
- CD4+/CD8+比值<1.0或>3.5
- 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异常(IgG<6 g/L或>16 g/L)
- 典型临床表现(至少两项):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金标准(排除特定疾病+持续性异常)
- 必须条件中至少两项
- 高度疑似病例(需动态监测):
- 满足必须条件中一项 + 支持条件中两项
- 确诊需同时满足: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评估] --> B[全血细胞计数+分类] A --> C[炎症标志物 CRP/ESR] B --> D{异常?} D --是--> E[免疫功能深度评估] E --> F[T细胞亚群分析] E --> G[NK细胞活性] E --> H[中性粒细胞功能] D --否--> I[3个月后复查] F --> J{CD4+/CD8+异常?} G --> K{NK活性低下?} H --> L{吞噬功能缺陷?} J --是--> M[骨髓穿刺] K --是--> M L --是--> M M --> N[细胞遗传学分析] N --> O[排除克隆性疾病]
判断逻辑:
- 全血细胞计数:初筛白细胞数量异常,决定是否启动深度检查。
- 免疫功能评估:
- T细胞亚群失衡→提示免疫调节障碍
- NK活性低下→天然免疫缺陷
- 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吞噬屏障缺陷
- 骨髓穿刺:
- 非克隆性造血异常支持诊断
- 排除恶性转化(如MDS)
- 动态监测:单次正常需重复检测,异常需持续观察≥3个月。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范围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白细胞总数 | <4.0或>11.0×10⁹/L | 提示骨髓抑制/应激反应,感染风险↑ | 排查药物/毒素暴露,感染筛查 |
中性粒细胞计数 | <1.5×10⁹/L | 细菌感染高风险,需紧急干预 | G-CSF治疗,预防性抗生素 |
淋巴细胞计数 | <1.0×10⁹/L | T/B细胞缺陷,病毒/机会感染风险↑ | 免疫球蛋白替代,抗病毒预防 |
CD4+/CD8+比值 | <1.0或>3.5 | 免疫失衡,自身免疫/慢性炎症倾向 | 自身抗体筛查,免疫调节治疗 |
NK细胞活性 | <15%靶细胞溶解率 | 肿瘤监视功能↓,病毒感染易感性↑ | 干扰素治疗,定期肿瘤筛查 |
中性粒细胞吞噬率 | <40% | 化脓性感染风险显著↑ | 强化抗感染,避免侵入性操作 |
IgG水平 | <6 g/L或>16 g/L | 低:抗体缺陷;高:慢性抗原刺激/自身免疫 | 低者替代治疗,高者排查B细胞克隆性 |
CRP | >10 mg/L持续存在 | 非特异性炎症活动,可能提示亚临床感染/自身反应 | 寻找感染灶,评估器官受累 |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原则:排除已知疾病是诊断前提,需结合持续实验室异常+临床表现。
- 关键检查:
- 初筛:全血细胞计数(每月1次×3个月)
- 确诊:免疫功能组合(T/NK/粒细胞功能)+骨髓细胞学
- 警示征象:
- 进行性血细胞减少→警惕骨髓衰竭
-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提示浆细胞疾病
- 随访要求:确诊后每3-6个月评估感染风险/免疫参数,监测恶性转化。
参考文献:
- ICD-11免疫系统疾病分类(WHO, 2023)
- 《Williams Hematology》第11版(2024)
- 欧洲免疫缺陷学会(ESID)诊断指南(2023)
- 美国血液学会(ASH)未分化免疫性疾病管理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