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自身炎症综合征Monogenic autoinflammatory syndromes
编码4A60
子码范围4A60.0 - 4A60.Z
关键词
索引词Monogenic autoinflammatory syndromes
缩写MAIS、单基因AID
别名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单基因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单基因自体炎症综合征、单基因自体炎症性疾病
单基因自身炎症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或靶向基因Panel检测,明确发现与单基因自身炎症综合征相关的致病性突变(如NLRP3、MEFV、TNFRSF1A、MVK等基因)。
- 突变需符合ACMG(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致病性判定标准(如功能实验证实突变导致炎症小体过度活化)。
- 基因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周期性发热(≥3次发作,间隔期完全缓解)
- 特征性皮肤损害(寒冷诱发的荨麻疹样皮疹、丹毒样红斑)
- 多系统受累证据(关节炎、浆膜炎、神经系统炎症)
- 实验室异常:
- 发作期CRP >30 mg/L或SAA >100 mg/L
- 血清IL-1β水平显著升高(≥5 pg/mL)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中基因检测阳性+至少1项典型临床表现
- 拟诊:无基因证据时,需同时满足以下4项:
- 周期性发热模式
- 特征性器官损害(如CINCA综合征的耳蜗钙化)
- 排除感染/肿瘤/其他风湿病
- IL-1抑制剂治疗完全缓解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初筛)
│ ├─炎症标志物(CRP、ESR、SAA)
│ └─自身抗体谱(ANA、RF、抗CCP抗体)
│
├─二级检查(定位评估)
│ ├─关节超声/MRI(滑膜增厚评估)
│ ├─腹部超声(肝脾/淋巴结肿大)
│ └─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
│
└─三级检查(确诊)
├─靶向基因Panel检测(包含NLRP3等20个核心基因)
└─功能验证实验(突变体蛋白的炎症小体活化检测) -
判断逻辑:
- 基因检测:优先检测与临床表现最匹配的基因(如寒冷诱发热→NLRP3,腹痛+胸膜炎→MEFV)
- IL-1β检测:水平持续升高提示NLRP3炎症小体活化,需与CAPS相关突变关联解读
- 影像学:MRI显示骨骺端骨破坏(CINCA)或骶髂关节炎(TRAPS)具有诊断提示价值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100 mg/L:提示严重炎症风暴,需警惕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
- SAA持续>50 mg/L:与淀粉样变风险正相关,需加强监测尿蛋白
-
细胞因子谱:
- IL-18 >800 pg/mL:提示NLRC4或XIAP缺陷相关疾病
- IFN-α >100 IU/mL:指向I型干扰素病(如SAVI)
-
基因检测:
- NLRP3 p.D303N突变:与新生儿发病多系统炎症性疾病(NOMID/CINCA)强相关
- 低嵌合率突变(<20%):可能导致迟发型或轻型表型
-
治疗反应监测:
- 阿那白滞素(IL-1RA)治疗后CRP下降<50%:提示需重新评估基因诊断或考虑其他通路异常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因检测是金标准,但需结合突变致病性分级与表型吻合度
- 鉴别重点:通过IL-1β/IFN-α水平区分不同炎症通路异常
- 治疗指导:IL-1抑制剂治疗反应可作为诊断性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 EULAR《自身炎症性疾病管理指南》(2022)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专题综述(2023)
- ACMG《基因变异解读指南》(2023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