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女性盆腔痛Unspecified Female pelvic pain
编码GA34.2Z
关键词
索引词Female pelvic pain、未特指的女性盆腔痛、女性盆腔痛、急性盆腔痛
缩写盆腔疼痛-未特指
别名妇人腹痛、盆腔不适、下腹部疼痛-女性
未特指的女性盆腔痛(GA34.2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全面排除诊断:通过系统评估(妇科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测)排除所有已知器质性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泌尿系统结石等)后确立诊断。
- 疼痛持续时间:盆腔疼痛持续≥6个月,且疼痛与月经周期无明确关联。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疼痛定位:疼痛位于骨盆、前腹壁、下背部或臀部,非放射性疼痛。
- 功能障碍证据:疼痛导致日常生活受限(如工作能力下降、性功能障碍)或需药物干预。
- 阴性检查结果:
- 超声/MRI未发现明确器质性病变(如卵巢囊肿≥5cm、子宫肌瘤≥3cm)。
- 病原学检测(阴道分泌物培养、尿培养)阴性。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疼痛特征:
- 钝痛或压迫感(VAS评分≥4分)。
- 体位改变加重疼痛(如久坐后站立)。
- 伴随症状:
- 肠易激症状(腹胀/便秘/腹泻)。
- 排尿困难(尿频/尿急,无感染证据)。
- 性交痛(排除阴道萎缩或感染)。
- 心理评估:
-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11分(焦虑或抑郁亚量表)。
- 疼痛特征: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步筛查] A --> C[病因排除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妇科双合诊) B --> B2(阴道分泌物检测) B --> B3(尿常规)
C --> C1(盆腔超声) C --> C2(盆腔MRI) C --> C3(腹腔镜检查) C --> C4(膀胱镜检查)
D --> D1(盆底肌电图) D --> D2(疼痛分布图谱) D --> D3(生活质量量表)
判断逻辑:
-
初步筛查:
- 妇科双合诊:若宫颈举痛/附件压痛阳性(>50%压力痛),提示炎症或粘连可能,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 阴道分泌物检测:白细胞>10/HPF且病原体阴性,支持非感染性炎症。
-
病因排除检查:
- 盆腔超声:
- 卵巢囊肿<3cm/子宫肌瘤<2cm视为生理性,不解释疼痛。
- 输卵管积水/盆腔包裹积液需结合腹腔镜确诊。
- 盆腔MRI:
- T2加权像高信号病灶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需排除)。
- 卵巢静脉扩张>8mm提示盆腔淤血综合征(需排除)。
- 盆腔超声:
-
功能评估:
- 盆底肌电图:静息肌电>4μV提示盆底肌过度活动,支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 疼痛分布图谱:弥漫性非皮节分布疼痛提示中枢敏化。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常规 | WBC 4-10×10⁹/L | ↑:提示潜在感染(需排除PID);↓:无诊断意义 |
C反应蛋白(CRP) | <5 mg/L | ↑>10 mg/L:提示炎症活动(如间质性膀胱炎) |
CA-125 | <35 U/mL | ↑>100 U/mL: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卵巢癌 |
尿液分析 | WBC<5/HPF | WBC↑+细菌阴性:支持膀胱疼痛综合征 |
阴道微生态 | 乳酸杆菌优势 | 菌群失调+炎症细胞↑:提示非感染性黏膜炎症 |
抗核抗体(ANA) | 阴性(<1:80) | 阳性:需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引起的疼痛 |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CRP持续↑+疼痛:转诊风湿免疫科排除纤维肌痛综合征。
- CA-125显著↑:行腹腔镜探查排除隐匿性内异症。
- 盆底肌电图异常:转诊盆底康复科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严格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内异症/PID),疼痛持续≥6个月且伴功能障碍。
- 检查优先级:初步筛查→影像学排除→功能评估,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关键鉴别:中枢敏化(弥漫性疼痛)与盆底肌筋膜痛(局部触发点)需不同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218: Chronic Pelvic Pain
- ESHRE Endometriosis Guideline (2022)
- 《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盆腔疼痛章节)
- IASP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Pain (IC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