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编码GB52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tubular necrosis、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肾病、急性缺血性肾小管坏死、缺血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坏死、下肾单位肾病、坏死性肾水肿、中毒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坏死NOS、小管性肾病、肾小管毒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体内产生的肾小管毒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生物制剂或环境毒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缺血、低血压或分类于他处的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缺血和中毒混合性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伴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伴肾小管坏死、肾衰竭伴肾小管坏死
同义词acute renal tubular necrosis、acute tubular nephrosis、acute tubule necrosis、ischaemic acute tubular necrosis、ischaemic tubular necrosis、kidney tubular necrosis、lower nephron nephrosis、necrotising renal oedema、renal tubular necrosis、toxic tubular necrosis、tubular kidney necrosis、tubular necrosis NOS、tubular nephrosis
缩写ATN
别名急性肾小管损伤、急性肾小管病变、急性肾小管疾病、急性肾小管损害、急性肾小管细胞坏死
(GB52)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尿量改变:
- 少尿(尿量 <400 mL/d):常见(60%-80%),多见于缺血性ATN(如休克、大手术后)。
- 非少尿型(尿量 >400 mL/d):较少见(20%-40%),常见于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或造影剂诱发者。
- 全身性症状:
- 恶心呕吐:常见(50%-70%),与尿毒症毒素蓄积相关。
- 乏力/嗜睡:高发(70%-90%),反映氮质血症及电解质紊乱。
进展期症状
- 呼吸困难:
- 容量超负荷或代谢性酸中毒导致(30%-50%)。
- 意识模糊:
- 严重氮质血症(血尿素氮 >100 mg/dL)或电解质失衡(如低钠血症)时出现(10%-2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核心体征
- 容量状态异常:
- 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常见于缺血性ATN(40%-60%)。
- 颈静脉压升高:提示容量超负荷(30%-50%)。
- 氮质血症相关体征:
- 尿素霜(皮肤表面尿素结晶沉积):罕见(<5%),仅见于长期未治疗的重症患者。
实验室相关体征
- 尿液分析特征:
- 粗颗粒管型:高特异性(80%-95%),但敏感性仅约50%-70%。
- 尿钠浓度 >40 mmol/L:提示肾小管损伤(70%-90%)。
- 血清生化异常:
- 血肌酐每日上升 ≥0.3 mg/dL:符合AKI诊断标准(100%)。
- 高钾血症(血钾 >5.5 mmol/L):高发(60%-8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血液检测
- 血清肌酐/尿素氮比值 <20:1:提示肾性AKI(敏感性70%-85%)。
- 代谢性酸中毒(HCO3⁻ <22 mmol/L):常见(50%-70%)。
- 影像学表现
- 肾脏超声:肾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皮质回声增强(无特异性,但可排除梗阻性肾病)。
- 肾活检(极少需行):
- 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病理金标准(100%),但临床通常依赖无创诊断。
注释
- 数据来源:基于KDIGO急性肾损伤指南(2012)、UpToDate临床综述及《Brenner & Rector's The Kidney》(第11版)综合整理。
- 非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早期仅表现为无症状性肌酐升高,需密切监测尿量及肾功能。
- 预后标志:少尿持续时间 >3周提示预后不良,需警惕慢性肾脏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