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Exposure to or harmful effects of undetermined intent of sedative hypnotic drugs or other CNS depressants
编码PH41
关键词
索引词Exposure to or harmful effects of undetermined intent of sedative hypnotic drugs or other CNS depressants、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巴比妥类药物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氯醛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三聚甲醛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溴化合物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不可归类在他处的混合镇静剂或催眠药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麻醉剂或治疗用气体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麻醉剂或治疗用气体之氧化亚氮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麻醉剂或治疗用气体之其他吸入性麻醉剂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麻醉剂或治疗用气体之静脉麻醉药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麻醉剂或治疗用气体之未特指的全身麻醉药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麻醉剂或治疗用气体之γ-羟基丁酸盐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麻醉剂或治疗用气体之氯胺酮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麻醉剂或治疗用气体之其他特指的全身麻醉药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麻醉剂或治疗用气体之局部麻醉药或其有害效应,意图不确定的
缩写CNS抑制剂暴露、镇静催眠药物暴露
别名镇静催眠药物中毒、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毒、镇静药物不良反应、催眠药物中毒、镇静催眠药物过量、中枢抑制剂过量、镇静催眠药物滥用、镇静催眠药物误服、镇静催眠药物意外摄入
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史明确:患者有明确的接触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历史。
- 临床表现:出现典型的中毒症状和体征,如嗜睡、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肌张力下降等。
- 实验室检测阳性:血药浓度测定显示药物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或尿液检测中发现特定药物代谢产物。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头晕目眩、嗜睡和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视觉模糊、恶心呕吐。
- 严重的病例可能出现昏迷、呼吸抑制、心率失常、低血压等。
- 非典型症状:
- 焦虑或烦躁不安、幻觉或错觉、记忆力减退。
- 典型体征:
- 瞳孔变化(针尖样瞳孔或扩大)、肌张力下降、反射减弱至消失、生命体征异常(心率失常、血压波动、呼吸频率减慢)。
- 非典型体征:
- 皮肤湿冷、发绀、尿潴留。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实验室检测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明确的药物接触史。
-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头部CT/MRI:
- 异常意义:一般无特异性表现,但在重度中毒者中可见到脑水肿迹象。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颅内出血或肿瘤。
- 头部CT/MRI:
-
心电图(ECG):
- 异常心律:可能显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识别潜在的心脏问题。
-
脑电图(EEG):
- 背景活动减慢:表现为δ波增多,提示大脑皮层功能受抑制。有助于评估大脑功能状态。
-
临床鉴别检查:
- 神经系统评估:
- 判断逻辑: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肌力、反射、感觉和认知功能评估,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 精神状态评估:
- 判断逻辑: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定向力、记忆力和注意力,以确定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 神经系统评估:
-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药物来源、剂量和使用情况,增强诊断指向性。了解是否有误服、超剂量服用、有意自杀或他杀企图等情况。
- 暴露史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检测:
- 血药浓度测定:
- 异常意义:特定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可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来评估中毒程度。血药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支持诊断。
- 全血细胞计数(CBC):
- 异常意义: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提示感染或炎症反应。
- 电解质和肝肾功能检测:
- 异常意义: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和肝肾功能异常(如ALT、AST、BUN、Cr升高)提示多器官功能障碍。
- 血药浓度测定:
-
尿液检测:
- 药物代谢产物筛查:
- 异常意义:有助于确定具体的药物种类及其代谢情况。阳性结果支持诊断。
- 药物代谢产物筛查:
-
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
- 异常意义:显著升高提示炎症或感染存在,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
毒物筛查:
- 异常意义:全面的毒物筛查可以帮助识别其他可能共存的药物或毒物,以排除混合中毒的可能性。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明确的药物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如头部CT/MRI)和心电图为主,帮助评估多系统功能状态,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药物血药浓度和代谢产物检测结果,结合其他生化指标进行全面评估。
权威依据:《急诊医学》、《临床毒理学》、ICD-11编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