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结节韧带Sacrotuberous ligament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6396

核心定义

骶结节韧带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骶结节韧带(Sacrotuberous ligament)位于骨盆后部,起自骶骨的侧缘(尤其是骶骨第2-4节的后外侧)和尾骨,斜向前下方延伸至坐骨结节。
  • 重要毗邻
    • 前方:梨状肌、坐骨大孔(肌肉和神经血管穿行处)。
    • 后方:臀大肌和臀中肌深层。
    • 内侧:与骶棘韧带(Sacrospinous ligament)纤维交织。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关节和韧带系统,具体归类于骨盆和会阴韧带
  • 功能
    • 结构支撑:加固骨盆后壁,限制骶骨过度前倾(如分娩时防止骶骨过度前移)。
    • 稳定性:维持骶髂关节和骨盆的稳定性,尤其在负重和运动时。
    • 协同作用:与骶棘韧带共同构成骨盆的“三角韧带复合体”,形成坐骨大孔的后界。
3. 组织结构
  • 组成: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纤维方向呈扇形分布,分为前后两层:
    • 前层:与骶棘韧带的纤维混合,形成骨盆后部的连续结构。
    • 后层:直接附着于坐骨结节,部分纤维延伸至尾骨。
4. 功能与作用
  • 关键作用
    • 在分娩过程中,通过限制骶骨前移为胎儿下降提供空间。
    • 协助臀部肌肉(如臀大肌)的附着与力量传导。
    • 分隔坐骨大孔内的神经血管(如坐骨神经)与骨盆腔。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骨盆韧带损伤:剧烈运动或外伤可能导致韧带拉伤或撕裂,表现为骨盆后部疼痛,尤其在臀部活动时加剧。
    •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骶结节韧带炎症或松弛可能引发骶髂关节不稳定,导致慢性下腰痛或坐骨神经痛。
    • 分娩并发症:骨盆韧带过度伸展可能增加会阴撕裂风险,需产科干预。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刺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炎症。
    • 手术修复:严重撕裂或韧带松弛需手术缝合或骨盆固定术。
    • 康复要点:骨盆稳定性训练(如凯格尔运动、骨盆倾斜练习)。
6. 常见误区
  • 误区:骶结节韧带与骶棘韧带功能相同。
    • 纠正:骶结节韧带主要加固骨盆后下部,而骶棘韧带更靠近内侧,共同形成骨盆的“X形”支撑结构(如“骶髂韧带交叉”)。

参考文献

  • 《人体解剖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7):定义骶结节韧带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 e-Anatomy(IMAIOS平台):描述骶结节韧带与骶棘韧带的纤维交织关系。
  • 《骨盆与产科解剖学》(王金环,2020):分析韧带在分娩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 知乎专栏“解剖| 骶髂关节”:阐述骶结节韧带的临床关联与损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