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

更新时间:2025-06-18 12:25:45
编码DA96.04

关键词

索引词Short bowel syndrome、短肠综合征、SBS - [短肠综合征]、继发性短肠综合征、短肠NOS、结肠连续性短肠综合征、SBS[结肠连续性短肠综合征]、无结肠连续性的短肠综合征、SBS[无结肠连续性的短肠综合征]
同义词Secondary short bowel syndrome、short gut syndrome、short bowel NOS、SBS - [short bowel syndrome]
缩写SBS
别名短肠综合症、小肠过短综合征、短肠病

(DA96.04)短肠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1. 持续性腹泻
    • 发生率:高(70%-90%),因剩余小肠长度不足及肠道通过时间缩短导致水分吸收障碍[1][2][3]。
    • 特征:每日排便量可达5-10升,严重者呈水样便或脂肪泻(粪便含未吸收脂肪,漂浮且有恶臭)[4]。
  2. 体重减轻与营养不良
    • 发生率:高(80%-95%),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吸收障碍导致能量摄入不足[1][3][5]。
    • 伴随表现:肌肉萎缩、乏力、倦怠,儿童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2][5]。
  3. 腹胀与腹痛
    • 发生率:常见(50%-70%),与肠道菌群失调、产气增多及肠蠕动异常相关[3][6]。

其他症状

  1. 电解质紊乱相关症状
    • 低钾血症(肌无力、心律失常):发生率40%-60%[1]。
    • 低钙/镁血症(手足搐搦、骨痛):发生率30%-50%,尤其回肠广泛切除者[2][5]。
  2. 维生素缺乏表现
    • 维生素B12缺乏(贫血、周围神经炎):回肠切除后发生率60%-80%[1][5]。
    •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夜盲症、凝血障碍):发生率40%-60%[2][3]。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脱水体征
    • 皮肤弹性下降、黏膜干燥、尿量减少(发生率:急性期90%以上)[1][3]。
  2. 营养不良体征
    • 体重指数(BMI)下降、肌肉消耗、水肿(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70%-85%[1][5]。
  3. 腹部体征
    • 肠鸣音亢进(发生率:50%-70%),提示肠道通过加速[3][6]。

并发症相关体征

  1. 代谢性骨病
    • 骨压痛、脊柱后凸(维生素D缺乏及钙吸收障碍):发生率30%-50%[2][5]。
  2. 胆结石与肾结石
    • 右上腹压痛(胆结石):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3倍[1][3]。
    • 腰痛(草酸盐肾结石):发生率20%-30%[3][6]。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实验室异常

    • 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g/dL):发生率60%-80%[1][5]。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镁):急性期发生率90%以上[3][6]。
    • 维生素水平降低(维生素B12、D、K):发生率40%-70%[2][5]。
    • D-乳酸升高(脑病风险):特定患者中发生率10%-20%[6]。
  2. 影像学表现

    • 小肠缩短(残留小肠<200cm):通过CT或MRI肠造影可明确解剖结构[1][3]。
    • 结肠扩张(无回盲瓣者):发生率50%-70%,因食糜快速进入结肠[3][5]。

参考文献

  1. 正保医学教育网: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1]。
  2. NIDDK:短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
  3. BMJ临床实践:短肠综合征管理共识[7]。
  4. 掌桥科研:成人短肠综合征的疾病谱分析[3]。
  5. 人人文库:D-乳酸中毒机制[6]。
  6. 健康界:短链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与SBS关联[4]。

注:临床表现因剩余小肠长度、回盲瓣是否保留及结肠连续性而异。结肠连续性保留者腹泻较轻,但维生素B12缺乏风险更高;无结肠连续性者液体丢失更显著[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