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DB96.1
子码范围DB96.10 - DB96.1Z

关键词

索引词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同义词pericholangiolic biliary cirrhosis、chronic nonsuppurative destructive cholangitis、Tannhauser-Magendantz syndrome、Hanot-Rossle syndrome、hypertrophic cirrhosis、Todd cirrhosis、Hanot cirrhosis、Charcot cirrhosis、Hanot syndrome、Mahon-Tannhauser syndrome、toxic cirrhosis、hypertrophic biliary cirrhosis、monolobular cirrhosis、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unilobar cirrhosis、xanthomatous biliary cirrhosis、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黄色瘤胆汁性肝硬变、Charcot肝硬变、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Hanot肝硬变、Hanot-Rossle综合征、Hanot综合征、肥厚性胆汁性肝硬变、肥大性肝硬变、Mahon-Tannhauser综合征、单小叶性肝硬变、胆管周围性胆汁性肝硬变、Tannhauser-Magendantz综合征、Todd肝硬变、中毒性肝硬变、肥厚性肝硬化、肥大性肝硬化、单小叶性肝硬化、单叶肝硬变 [possible translation]
缩写PBC
别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特别是AMA-M2亚型,是诊断PBC的重要标志。
    • 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持续性ALP升高,且无其他原因解释。
    • 肝活检病理学特征: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和破坏,伴有淋巴细胞浸润。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瘙痒(70%-80%)。
      • 持续性疲劳感(50%-70%)。
      • 黄疸(30%-40%)。
      • 右上腹痛(10%-20%)。
      • 消化不良(10%-20%)。
      • 骨质疏松(10%-20%)。
    • 典型体征
      • 黄疸(30%-40%)。
      • 肝脾肿大(40%-50%)。
      • 门静脉高压相关体征(10%-20%)。
    • 实验室检查
      • 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80%-90%)。
      • 血清IgM水平升高(60%-80%)。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常见于晚期患者)。
      • 胆红素升高(30%-40%)。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肝活检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AMA阳性。
      • ALP升高且无其他原因解释。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
      • 异常意义:肝脏回声增强、门静脉高压征象等。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 异常意义:显示胆管的形态改变,有助于排除其他胆道疾病。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异常意义:肝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以及门静脉高压征象。
  2. 内镜检查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检查
      • 异常意义: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提示门静脉高压。
    •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 异常意义:排除其他胆道梗阻性疾病。
  3. 骨密度检查

    •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
      • 异常意义:评估骨质疏松程度,指导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清生化指标

    • 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几乎见于所有患者(90%-95%)。
    • 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也是常见的生化指标异常(80%-90%)。
    • 胆红素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淤积(30%-40%)。
    • 血清IgM水平升高:常见于活动性炎症(60%-80%)。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常见于晚期患者,提示脂代谢异常。
  2. 免疫学检查

    •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特别是AMA-M2亚型,是诊断PBC的重要标志(90%-95%)。
    • 抗核抗体(ANA)阳性:部分PBC患者可出现ANA阳性,但特异性较低。
  3. 肝功能检查

    • 转氨酶(ALT/AST)升高:轻度至中度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 白蛋白降低:提示肝功能受损,合成能力下降。
    •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提示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4. 其他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 异常意义:可能有轻度贫血,提示慢性疾病状态。
    • 血脂谱
      • 异常意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可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维生素D水平
      • 异常意义:维生素D缺乏,提示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及肝活检病理学特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如超声、MRCP)和内镜检查为主,用于评估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情况。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AMA阳性、ALP和GGT升高)。

权威依据:《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5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PBC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