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重叠综合征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with overlap syndrome
编码DB96.10
关键词
索引词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with overlap syndrome、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重叠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病伴重叠综合征和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重叠综合征和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病伴重叠综合征,不伴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重叠综合征,不伴肝硬化
缩写PBC-OS
别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PBC合并AIH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91肝硬变04 免疫系统疾病
4A44.8血栓闭塞性血管炎--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Y其他特指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Z未特指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4.A1肉芽肿性多血管炎4A85.02药物诱导的血细胞减少4A85.2食物超敏反应4A85.2Y其他特指的食物超敏反应4A85.2Z未特指的食物超敏反应4B05单核细胞增多性疾病4A82累及皮肤或黏膜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4A84.30运动诱发性全身过敏反应4A00.15获得性血管性水肿4A42系统性硬化症4A42.Z未特指的系统性硬化症4B01.01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异常4A84.2昆虫毒液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4A41.11副肿瘤性多发性肌炎4B20.5皮肤结节病4B40.1胸腺脓肿4A41.1多发性肌炎4A41.1Y其他特指的多发性肌炎4A41.1Z未特指的多发性肌炎4A01适应性免疫疾患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4A01.Z未特指的适应性免疫疾患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4A45抗磷脂综合征4A45.Z未特指的抗磷脂综合征4B03.0体质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A84.1药物性全身过敏反应4A85.20食物诱导的胃肠道超敏反应4B02.0体质性嗜酸性粒细胞减少4A00.1补体系统缺陷4A00.1Y其他特指的补体系统缺陷4A00.1Z未特指的补体系统缺陷4A40.1药物性红斑狼疮4A44.0髋部和肩部的假性多关节炎4A45.2妊娠期抗磷脂综合征4B00.11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A44.3单器官血管炎4A44.1主动脉弓综合征4A80.1食物过敏诱发的支气管痉挛4A01.31不同于T细胞或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DNA修复缺陷4A45.3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血症综合征4A60.0家族性地中海热4A85.03药物诱导的血管炎4A45.1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4A85.01药物诱导的肾脏超敏反应4A44.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AY其他特指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AZ未特指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4结节性多动脉炎4A01.04伴同种型或轻链缺陷和B细胞数量正常的免疫缺陷4A85复合变态或超敏状态4A85.Y其他特指的复合变态或超敏状态4A85.Z未特指的复合变态或超敏状态4A41.01幼年型皮肌炎4A85.30膜翅目毒液引起的全身性变态反应4B00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4B00.Y其他特指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4B20.2消化系统结节病4B20.1淋巴结结节病4A40红斑狼疮4A40.Y其他特指的红斑狼疮4A40.Z未特指的红斑狼疮4A00.00中性粒细胞免疫缺陷综合征4A44.6Sneddon综合征4B20.3神经系统结节病4B01.03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异常4B00.10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A01.23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4A80累及呼吸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4A80.Y其他特指的累及呼吸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4A80.Z未特指的累及呼吸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4A85.1对草药和替代疗法的超敏反应4A60单基因自身炎症综合征4A60.Y其他特指的单基因自身炎症综合征4A60.Z未特指的自身炎症综合征4A01.1联合免疫缺陷4A01.1Y其他特指的联合免疫缺陷4A01.1Z未特指的联合免疫缺陷4A44.92IgA血管炎4B02.1获得性嗜酸性粒细胞减少4B06获得性淋巴细胞减少症4A62白塞病4A01.2免疫失调性疾病4A01.2Y其他特指的免疫失调性疾病4A01.2Z未特指的免疫失调性疾病4A01.03婴儿期短暂性低丙球蛋白血症4A43.22儿童干燥综合征4A20.1免疫球蛋白丢失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4A84.0食物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4B01.02中性粒细胞颗粒形成或释放异常4B23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患4A20.0成人免疫缺陷4A01.3其他明确的由适应性免疫缺陷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4B07获得性淋巴细胞增多症4A42.1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4A83.1食物诱发的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涉及免疫系统的某些疾病4B2Y其他特指的涉及免疫系统的疾病4A84严重过敏反应4A84.Y其他特指的严重过敏反应4A84.Z未特指的严重过敏反应4A60.2TNF受体-1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4A42.2局限性系统性硬化症4A61SAPHO综合征4A01.21自身免疫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失调综合征4A01.01B细胞数量正常或降低的两种以上免疫球蛋白严重缺乏的免疫缺陷症4A43.2干燥综合征4A43.2Y其他特指的干燥综合征4A43.2Z未特指的干燥综合征4A44.2巨细胞动脉炎4A85.04多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4A00.2对特定病原体的遗传学易感性4A01.32免疫-骨发育不良4B4Y其他特指的免疫系统疾病4B4Z未特指的免疫系统疾病4A43.4弥漫性嗜酸性筋膜炎4B20.4眼结节病4B01.00中性粒细胞黏附异常4A00.13伴D因子异常的免疫缺陷病4A43.1Mikulicz 病4A01.20免疫缺陷综合征伴色素减退4A84.4吸入性过敏原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4A01.1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缺陷4A84.6继发于肥大细胞疾病的全身过敏反应4A84.3物理因素诱发的全身过敏反应4A84.3Y其他特指的物理因素诱发的全身过敏反应4A84.3Z未特指的物理因素诱发的全身过敏反应4A01.30胸腺缺陷导致的免疫缺陷症--自身炎症性疾病4A6Y其他特指的自身炎症性疾病4A6Z未特指的自身炎症性疾病4B03.1获得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B21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4A44.7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4A60.1冷炎素相关周期性综合征4A01.34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4A42.0小儿系统性硬化症4A00.12伴B因子缺乏的免疫缺陷病4A44.B0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B04单核细胞减少性疾病4A01.02特定抗体缺乏伴免疫球蛋白浓度正常或B细胞数量正常4A00.10伴早期补体成分缺乏的免疫缺陷病4B20结节病4B20.Y其他特指的结节病4B20.Z未特指的结节病4B00.01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胸腺肿瘤4A01.00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伴B细胞的缺乏或极度减少4A41.21非炎性包涵体肌病4A84.5接触过敏原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4A85.0药物超敏反应4A85.0Y其他特指类型的药物超敏反应4A85.0Z未特指类型的药物超敏反应4A84.31寒冷诱发的全身过敏反应4B24移植物抗宿主病4B24.Y其他特指的移植物抗宿主病4B24.Z未特指的移植物抗宿主病4A81累及眼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4B22冷球蛋白血症4A41特发性炎性肌病4A41.Y其他特指的特发性炎性肌病4A41.Z未特指的特发性炎性肌病4B0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4B02.Z未特指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4A01.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缺陷4B00.1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B00.1Z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A00.11伴晚期补体成分缺乏的免疫缺陷病4B01.1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4A44.5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4A41.00成人皮肌炎4A44.9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4A44.9Y其他特指的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4A44.9Z未特指的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4A00固有免疫疾患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4A00.Y其他特指的固有免疫疾患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4A00.Z未特指的固有免疫疾患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4A44.90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4B40.0持续性胸腺增生4A44血管炎4A44.Y其他特指的血管炎4A44.Z未特指的血管炎4B01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4B01.Z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原发性免疫缺陷4A0Y其他特指的原发性免疫缺陷4A0Z未特指的原发性免疫缺陷4B40胸腺疾病4B40.Y其他特指的胸腺疾病4B40.Z未特指的胸腺疾病4A20获得性免疫缺陷4A20.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免疫缺陷4A20.Z未特指的获得性免疫缺陷4A85.32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4B24.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A44.91低补体血症荨麻疹性血管炎4A41.10幼年多发性肌炎4A43重叠或未分化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3.Y其他特指的重叠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4A43.Z未特指的重叠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变应性或过敏症4A8Y其他特指类型的变应性或过敏症4A8Z未特指类型的变应性或过敏症4A80.0药物诱导的支气管痉挛4A85.00药物诱导的肝脏超敏反应4A01.33肝静脉闭塞病伴免疫缺陷综合征4B0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B03.Z未特指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A85.3节肢动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4B01.0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4B01.0Y其他特指的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4B01.0Z未特指的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4A41.0皮肌炎4A41.0Z未特指的皮肌炎4A44.B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BY其他特指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4.BZ未特指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4A40.0系统性红斑狼疮4A40.0Y其他特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A40.0Z未特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A40.00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皮肤4A01.05伴血清IgG或IgA重度降低、IgM正常或升高和B细胞数量正常的免疫缺陷4A85.21食物诱导的荨麻疹或血管源性水肿4A00.14遗传性血管性水肿4A41.20炎性包涵体肌炎4A00.0功能性中性粒细胞缺陷4A00.0Y其他特指的功能性中性粒细胞缺陷4A00.0Z未特指的功能性中性粒细胞缺陷4B40.2Good综合征4B20.0肺结节病4A44.A2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4A83.0食物诱发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4B24.0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A01.0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4A01.0Y其他特指的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4A01.0Z未特指的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4A45.0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4B00.00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A00.3伴自然杀伤细胞缺乏的免疫缺陷4A43.3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A83累及胃肠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4A83.Y其他特指的累及胃肠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4A83.Z未特指的累及胃肠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4A43.2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B00.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B00.0Z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A85.31膜翅目毒液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4A85.22食物过敏原导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A43.21继发性干燥综合征4A01.10严重联合免疫缺陷--涉及白细胞系的免疫系统疾病4B0Y其他特指的涉及白细胞系的免疫系统疾病4B0Z未特指的涉及白细胞系的免疫系统疾病4A01.22淋巴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失调综合征4A41.2包涵体肌病4A41.2Z未特指的包涵体肌病4A43.0IgG4相关疾病4A44.A0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病程分级
4A44.A0慢性4A44.A0急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重叠综合征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影响肝内小胆管。PBC的特点是肝内小胆管炎症、破坏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当PBC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共存时,则被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重叠综合征”。这种重叠情况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
病因学特征
-
遗传因素: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有关。研究表明,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类型在PBC患者中更为常见,特别是DRB108和DQB10602等位基因。这些遗传背景可能使得个体对环境触发因素更加敏感。
-
免疫机制:
- PBC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胆管上皮细胞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对其发起攻击。这一过程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抗体,其中最典型的标志物是抗线粒体抗体(AMA),尤其是针对M2亚型的AMA(AMA-M2)。此外,T淋巴细胞也在胆管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重叠综合征通常指的是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共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针对胆管的免疫反应外,还存在针对肝实质细胞的免疫攻击,表现为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以及界面性肝炎的组织学特征。
-
环境因素:
- 感染(如病毒或细菌)、化学物质暴露(如有机溶剂)、吸烟、药物使用等被认为可能是诱发PBC的因素之一。然而,具体哪些环境因素能触发疾病的发展尚未完全明确。
- 一些研究指出,微生物组的变化也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生发展过程。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异常代谢产物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从而激活免疫应答。
病理机制
-
胆管损害:
- PBC的核心病理改变在于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进而导致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随着病变进展,胆汁排泄受阻,造成肝内胆汁淤积,引起黄疸等症状。
- 在重叠综合征中,不仅存在胆管损害,还有肝实质细胞炎症坏死现象,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
纤维化进程:
- 长期的胆汁淤积会引发肝脏纤维化,表现为胶原沉积增加、假小叶形成等变化。如果纤维化持续进展,则可演变为肝硬化,严重影响肝脏功能。
- 纤维化过程中,星状细胞活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蛋白,同时伴随炎症因子释放,共同促进肝脏结构重塑和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乏力:多数PBC患者最初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疲劳感。
- 瘙痒:皮肤瘙痒是另一个常见症状,严重程度不一。
- 黄疸: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变黄。
- 其他:晚期可能出现腹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显著升高是PBC的重要生化标志。
-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在重叠综合征情况下,除了上述指标异常外,还会观察到转氨酶(ALT/AST)水平上升,提示肝实质细胞受损。
参考文献:[1]《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2]《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指南》;[3]《消化系统疾病》等权威出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