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部位的克罗恩病Other specified Crohn disease
编码DD70.Y
关键词
索引词Crohn disease、其他特指部位的克罗恩病
缩写CD、Crohns-Disease
别名克罗恩病、克隆氏病、克隆病、克罗恩氏病
其他特指部位的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内镜下活检或手术标本显示透壁性炎症(累及肠壁全层)
- 特征性非干酪样肉芽肿(约30-50%病例可见)
- 裂隙状溃疡或淋巴聚集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
- 影像学证实:CT/MRI显示特定部位(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肠壁增厚(>3mm)
- 内镜特征:
- 纵行溃疡(长度≥5mm)
- 鹅卵石样黏膜改变
-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灶间黏膜正常)
- 排除其他疾病:
- 结核感染(T-SPOT阴性)
-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肠病(停药后症状无改善)
-
支持条件:
- 临床表现(需满足≥2项):
- 持续≥4周的腹痛(部位与病变对应)
- 腹泻(>3次/天,持续≥4周)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5%基础体重/3个月)
- 消化道梗阻症状(呕吐/吞咽困难)
- 实验室指标:
- CRP≥10 mg/L 或 ESR≥30 mm/h
- 粪钙卫蛋白≥250 μg/g
- 肠外表现:
- 口腔阿弗他溃疡
- 关节炎(非对称性大关节)
- 结节性红斑
- 临床表现(需满足≥2项):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内镜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A --> E[病理检查]
B --> B1(CT小肠造影) B --> B2(MRI肠造影) B --> B3(超声造影)
C --> C1(胃十二指肠镜) C --> C2(小肠镜) C --> C3(胶囊内镜)
D --> D1(血常规+炎症标志物) D --> D2(粪便钙卫蛋白)
E --> E1(黏膜活检) E --> E2(手术标本病理)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CT/MRI:肠壁分层强化("靶征")提示活动性炎症,瘘管/脓肿直接诊断并发症
- 超声:肠壁血流增加(多普勒信号)评估炎症活动度
-
内镜检查:
- 胃十二指肠镜:食管胃交界处溃疡需排除反流病,十二指肠球部跳跃性病变具特异性
- 胶囊内镜:发现≥3处糜烂或溃疡支持诊断,但狭窄病变禁用
-
病理检查:
- 肉芽肿虽特异性高但非必需,透壁炎症+裂隙溃疡即可诊断
-
实验室检查:
- 粪钙卫蛋白>250μg/g提示肠道炎症,阴性可排除活动期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CRP | ≥10 mg/L | 提示活动性炎症,>50 mg/L需排查脓肿 |
ESR | ≥30 mm/h | 炎症持续标志,监测治疗反应 |
血红蛋白 | 男性<130 g/L 女性<120 g/L |
慢性病贫血,需排查消化道出血 |
白蛋白 | <35 g/L | 营养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 |
粪钙卫蛋白 | ≥250 μg/g | 肠道炎症活动标志,阴性预测值>90%排除活动期 |
ANCA/ASCA | ASCA阳性 | 支持克罗恩病诊断(特异性70-80%) |
维生素水平 | 维生素D<20 ng/mL | 提示吸收障碍,需补充治疗 |
综合解读原则:
- CRP/ESR升高+影像学异常=活动期病变
- 粪钙卫蛋白升高而内镜阴性需排查其他炎症
- 贫血+低蛋白血症提示营养干预必要性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筛:典型症状+粪钙卫蛋白/CRP异常
- 定位:根据症状选择胃镜(上腹痛)或小肠镜(脐周痛)
- 确诊:影像学特征(CT/MRI肠壁增厚)+内镜特征(纵行溃疡)
- 疑难病例:活检病理(透壁炎症)或胶囊内镜(小肠病变)
参考文献:
- ECCO共识指南(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 2023)
- ACG克罗恩病管理指南(Am J Gastroenterol, 2021)
- WHO消化系统疾病分类(ICD-11 DD7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