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曲张Oesophageal varices
编码DA26.0
子码范围DA26.00 - DA26.0Z
关键词
索引词Oesophageal varices
同义词oesophageal varix、oesophageal varices NOS、食管静脉曲张 [possible translation]、oesophageal varices NO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缩写EV
别名食管静脉瘤、食道静脉瘤、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0828 食管
XA1180食管上三分之一XA2BY3食管中三分之一XA8JT3胸部食管XA0TN5腹部食管XA0N03颈部食管XA4YW8食管重叠部位XA9CB6食管下三分之一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具有病因
1F86 血吸虫病
1F86.5血吸虫性肺炎1F86.2日本血吸虫病1F86.Z未特指的或未知血吸虫种类的血吸虫病1F86.0埃及血吸虫病1F86.3其他血吸虫病1F86.4尾蚴性皮炎1F86.1曼氏血吸虫病DB98.7 门静脉高压
DB98.7Y其他特指的门静脉高压DB98.7Z未特指的门静脉高压DB98.70特发性门静脉高压DB98.74继发性门静脉高压DB98.73内脏动静脉瘘DB98.71非肝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DB98.72肝部分结节性转化DB94 酒精性肝病
DB94.10酒精性肝炎伴肝硬变DB94.0酒精性脂肪肝DB94.2酒精性肝纤维化DB94.1酒精性肝炎DB94.1Y其他特指的酒精性肝炎DB94.1Z未特指的酒精性肝炎DB94.Y其他特指的酒精性肝病DB94.Z未特指的酒精性肝病DB94.3酒精性肝硬变不伴肝炎DB93 肝纤维化或肝硬变
DB93.0肝纤维化DB93.21特发性铜相关性肝硬变DB93.1肝硬变DB93.20遗传性北美印第安儿童肝硬变DB93.Y其他特指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变DB93.2某些特指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变DB96.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DB96.10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伴重叠综合征DB96.1Y其他特指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DB96.1Z未特指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病毒性肝炎
1E51.2慢性丁型肝炎1E50.3急性丁型肝炎1E50急性病毒性肝炎1E50.Y其他特指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E50.Z急性病毒性肝炎,未特指的1E50.1急性乙型肝炎1E51.3慢性戊型肝炎1E51慢性病毒性肝炎1E51.Y其他特指的慢性病毒性肝炎1E51.Z慢性病毒性肝炎,未特指的1E50.2急性丙型肝炎1E51.1慢性丙型肝炎1E51.00慢性乙型肝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1E51.0慢性乙型肝炎1E51.0Y其他特指的慢性乙型肝炎1E51.0Z慢性乙型肝炎,未特指的1E50.4急性戊型肝炎1E5Z病毒性肝炎,未特指的1E50.0急性甲型肝炎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的异常扩张。这种病理状态由门脉高压引发,导致门体侧支循环在食管黏膜下层形成。食管静脉曲张可能逐渐进展并伴随出血风险,其严重程度可从无症状到致命性出血不等。本病常伴随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如黄疸、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蜘蛛痣及脾功能亢进等。
病因学特征
-
肝硬化:
- 肝硬化是最主要病因。长期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导致肝细胞坏死、再生结节形成及纤维化,使肝内血管结构扭曲,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门脉高压迫使血液通过食管胃底侧支循环回流,引发静脉扩张。
-
门静脉系统阻塞:
- 门静脉主干或分支的血栓形成、肿瘤侵犯(如肝癌、胰腺癌)或先天性狭窄可阻碍血流,升高门静脉压力。代偿性侧支循环开放时,食管胃底静脉丛因血流量增加而扩张。
-
其他原因:
- 特发性门脉高压、布加综合征、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等非肝硬化性疾病也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门脉高压,继而导致食管静脉曲张。
病理机制
-
血管重构:
- 门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丛血流量增加,静脉壁因机械应力发生代偿性增厚,后期逐渐出现平滑肌萎缩、弹性纤维断裂,最终导致血管扩张迂曲。
-
出血机制:
- 血管直径增大伴随壁张力增高,黏膜炎症或物理刺激(如胃食管反流、食物摩擦)易诱发破裂。出血量与曲张静脉压力正相关,急性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早期多无症状,偶有吞咽异物感;出血时表现为呕血(鲜红色或暗红色血块)和/或黑便。慢性肝病相关体征如腹水、脾肿大、凝血功能障碍常同时存在。
参考文献:《中华消化杂志》、《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等专业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