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具有特异性内镜或病理学特征的病因不明的胃炎Other specified Gastritis of unknown aetiology with specific endoscopic or pathological featur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0:01:14
编码DA42.7Y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itis of unknown aetiology with specific endoscopic or pathological features、其他特指的具有特异性内镜或病理学特征的病因不明的胃炎
缩写DA42-7Y
别名特异性内镜或病理学特征的病因不明的胃炎、病因不明的特殊类型胃炎、特殊类型病因不明的胃炎

其他特指的具有特异性内镜或病理学特征的病因不明的胃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内镜特征性表现
      • 胃黏膜呈现以下至少一种特异性改变:
      • 多发性糜烂灶(直径≥2mm,边缘清晰)
      • 疣状隆起(中央凹陷呈脐样,基底无血管显露)
      • 巨大皱襞(皱襞宽度≥5mm,呈脑回样排列)
    • 组织病理学特征
      • 淋巴细胞浸润密度≥50个/HPF(高倍视野)
      • 腺体萎缩或肠上皮化生(至少累及1/3黏膜层)
      • 特殊亚型特征(如Russell小体、假肿瘤样增生)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排除依据)

    • 症状支持
      • 持续≥3个月的上腹痛/消化不良,且与饮食无明确相关性(需排除功能性胃肠病)
    • 排除性诊断
      • 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尿素呼气试验/组织染色)
      • 无长期NSAIDs使用史(>3个月)
      • 血清学排除自身免疫性胃炎(抗壁细胞抗体阴性)
  3. 阈值标准

    • 必须同时满足内镜+病理学必须条件
    • 若存在支持条件中≥2项,可增强诊断可信度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一级检查(确诊核心)
    │ ├─ 白光内镜(NBI/BLI增强成像)
    │ └─ 病理活检(至少取5块标本,含胃窦/胃体/病灶边缘)

    ├─ 二级检查(病因鉴别)
    │ ├─ 幽门螺杆菌检测(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
    │ ├─ 自身抗体谱(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
    │ └─ 血清胃功能检测(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

    └─ 三级检查(评估并发症)
    ├─ 内镜超声(评估黏膜下层浸润)
    └─ CT/MRI(排除恶性病变)

  2. 判断逻辑

    • 白光内镜
      • 发现糜烂需与药物性胃炎鉴别(需结合用药史)
      • 巨大皱襞需活检排除Ménétrier病或淋巴瘤
    • NBI/BLI成像
      • 微血管形态紊乱(IPCL分型Ⅲ级以上)提示潜在癌变风险
    • 病理活检
      • 肠上皮化生范围>30%需启动胃癌筛查程序
      • 异型增生(低/高级别)决定随访间隔(3-12个月)

三、实验室参考值

  1. 血清胃泌素-17

    • 异常意义
      • 15 pmol/L提示胃酸分泌减少(需警惕萎缩进展)

      • <1 pmol/L提示胃窦部萎缩
  2. 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

    • 临界值
      • PGR<3.0提示胃体萎缩(敏感性82%,特异性96%)
  3. 抗壁细胞抗体

    • 阳性阈值
      • 滴度≥1:40提示自身免疫因素参与
  4.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
      • 提示活动性炎症,需调整治疗方案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必须依赖内镜-病理联合诊断,重点关注特征性形态学改变
  • 鉴别要点:需系统排除HP感染、药物性及自身免疫性胃炎
  • 随访策略:肠化/异型增生患者应纳入胃癌监测计划(每年内镜+病理复查)

参考文献

  1.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 上海)》
  2. WHO消化系统疾病分类ICD-11临床实施指南
  3. 日本胃癌学会《胃癌诊治指南》(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