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不明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of unknown aetiology
编码DA42.73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of unknown aetiology、病因不明的慢性萎缩性胃炎、AG[萎缩性胃炎]、CAG[慢性萎缩性胃炎]、非糜烂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萎缩、胃萎缩 [possible translation]、病因不明的轻度至中度胃萎缩、病因不明的重度胃萎缩
同义词Gastric atrophy、atrophic gastritis、AG - [atrophic gastritis]、CAG -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nonerosive atrophic gastritis、stomach atrophy
缩写CAG
别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腹胀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91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病因不明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理机制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病因不明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of unknown aetiology, CAG)是指胃黏膜持续或复发性炎症,伴随有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的进行性萎缩。该疾病以胃黏膜变薄、腺体数量减少为特征,常伴有幽门腺化生、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由于腺体功能减退,可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缺乏,部分病例可能进展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病因学特征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提示可能与以下多因素交互作用有关:
-
感染因素: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可能在部分病例中起促进作用,但其与CAG的直接因果关系尚未完全确立。该菌可通过诱导慢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参与黏膜损伤过程。
-
免疫调控异常:
- 在某些病例中观察到自身免疫反应的参与,如检测到针对壁细胞的抗体,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再生导致腺体进行性萎缩。需注意与经典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进行鉴别。
-
环境暴露因素:
- 饮食因素:长期高盐饮食、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摄入不足可能加重黏膜损伤。
- 外源性刺激:吸烟、酒精摄入及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黏膜损伤风险。
-
其他机制:
- 十二指肠-胃反流导致的胆汁酸损伤
- 表观遗传调控异常和干细胞分化障碍
- 年龄相关性黏膜退行性改变
病理机制
-
黏膜重构过程:
- 慢性炎症引发反复的黏膜损伤与异常修复,导致腺体数量进行性减少及壁细胞/主细胞缺失
- 代偿性化生改变:幽门腺化生(假幽门腺形成)和肠上皮化生(出现杯状细胞、潘氏细胞)
- 黏膜下层可发生纤维化改变,伴血管结构异常
-
功能学后果:
- 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钙等矿物质吸收,可能诱发缺铁性贫血
- 内因子分泌障碍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严重时可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 胃蛋白酶原I/II比值改变可作为萎缩程度的血清学标志
参考文献:综合自多个医学资料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医学百科》及其他专业医学网站提供的信息。
请注意,以上内容基于当前可获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随着科学研究进展,对于该疾病的理解可能会有所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