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破裂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近期并发症Cardiac rupture as current complication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编码BA60.4
关键词
索引词Cardiac rupture as current complication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脏破裂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近期并发症
缩写心梗后心脏破裂、AMI后心脏破裂
别名心脏撕裂、心肌梗死后心壁破裂、心梗后心壁破裂、急性心梗后心脏破裂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6H07 心脏
XA7S34左心室乳头肌XA5651室间隔XA9FK9心静脉XA4LY3三尖瓣腱索XA3QP2中间支动脉XA91S4心房XA19H9三尖瓣尖端XA2XU0心包XA38Z5心大静脉XA1LL7右锐缘动脉XA6GR4心脏基底部侧壁XA3227心内膜XA60V2心脏后间壁XA7D76心脏后基底壁XA1UE3窦房结XA4366心包静脉XA3RM8心脏下壁XA2RT9心脏前间壁XA7TB5窦房结动脉XA1HH6心脏高侧壁XA8HT6左心室后静脉XA79Z5心脏导电系统XA7V72二尖瓣XA3B03冠状动脉XA5LW8隔动脉XA3GE9二尖瓣尖端XA9498心最小静脉XA0F62冠状动脉左主干XA4U99心脏前壁心尖部XA2DC8乳头肌XA37Q8心外膜XA6CK2心脏壁XA5Y16右心室乳头肌XA10E0心腔XA1SH6左钝缘动脉XA81Z5心脏间隔XA3113心脏的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0QB6心脏瓣膜XA48H9心包腔XA42G7心脏的动脉XA8ZQ8心脏尖侧壁XA8RK9心包壁层XA7J11希氏束XA0HP7心左缘静脉XA8FJ7左心室XA78X5房间隔XA7XU8心室XA8PS0后外侧动脉XA3UN3心中静脉XA6QD7心小静脉XA4359房室结XA2H88心脏后下壁XA8SK6心肌XA2QK7主动脉瓣尖XA2N78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对角支XA9FX9冠状动脉左回旋支XA16E4冠状窦XA6548左心房XA5W05心脏前侧壁XA86J1D2-第二对角支XA5SR3D3-第三对角支XA3XS7心脏侧壁XA69W6二尖瓣腱索XA19J4主动脉瓣XA20E5D1-第一对角支XA01U7心脏正后壁XA83Q5心脏间壁XA6T92右心房XA6YW4左心房斜静脉XA9X98心包膈动脉XA81T7后室间动脉XA7RE3心脏前壁XA61Y9心脏下侧壁XA7NQ7冠状动脉左前降支XA6FF2三尖瓣XA2QX7右冠状动脉XA4RC1心脏后侧壁XA4TZ2心前静脉XA1403肺动脉瓣膜XA6WC4肺动脉瓣XA9HH8右心室XA2KE8心右缘静脉心脏破裂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近期并发症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一种严重的机械性并发症,表现为在急性期因梗死区域心肌组织坏死、变薄和结构破坏,无法承受心腔内压力而发生撕裂。根据破裂部位可分为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和乳头肌断裂(注:乳头肌断裂可能导致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分类中将其归为瓣膜并发症,但临床仍视为心脏破裂相关后果)。破裂后血液进入心包腔或心室间分流,可迅速引发心包填塞或循环崩溃,致死率极高。
病因学特征
-
病理生理基础:
- 透壁性心肌坏死:AMI时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透壁性心肌坏死,坏死区域失去收缩力并逐渐软化。
- 修复延迟与力学失衡:坏死心肌在修复早期(约5-7天)胶原沉积不足,局部室壁张力增高,收缩期心脏内压进一步加剧破裂风险。
-
易感因素:
- 高龄与女性:老年女性因心肌脆性增加且侧支循环较少,风险显著升高。
- 首次大面积前壁梗死:左心室前壁透壁性梗死占破裂病例的80%以上。
- 高血压未控制:收缩压持续升高增加心脏后负荷,加速破裂发生。
- 再灌注治疗时机:延迟再灌注(>12小时)或过度再灌注损伤可能加重心肌水肿,增加破裂风险(注:原“溶栓治疗不当”表述不准确,调整为再灌注相关因素)。
- 缺乏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缺失导致梗死范围扩展,室壁更薄弱。
病理机制
-
组织演变过程:
- 梗死区心肌在48-72小时内发生凝固性坏死,随后中性粒细胞浸润释放蛋白酶,进一步降解细胞外基质。
- 第3-7天为破裂高峰,此时坏死心肌逐步液化,肉芽组织尚未形成足够强度。
-
血流动力学影响:
- 游离壁破裂:血液涌入心包腔导致急性心包填塞(Beck三联征:低血压、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多于数分钟内死亡。
- 室间隔穿孔:收缩期左向右分流引起急性右心衰竭和肺充血,杂音特征为胸骨左缘粗糙全收缩期杂音。
- 乳头肌断裂:突发二尖瓣大量反流,听诊可闻心尖区响亮的收缩期杂音伴肺水肿。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胸痛再发或加重:不同于梗死性胸痛,常伴濒死感且硝酸酯类无效。
- 心包填塞征象:奇脉(吸气时收缩压下降>10 mmHg)、Kussmaul征(颈静脉怒张随吸气加剧)。
- 突发循环衰竭:从病情相对稳定迅速恶化至意识丧失、无脉电活动(PEA)。
- 机械性并发症特异性体征:室间隔穿孔者出现新发心脏杂音伴震颤;乳头肌断裂者突发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参考文献:基于多个权威来源综合整理而成,包括百度百科、丁香园论坛及专业医学文献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