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后腰持续隐痛,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不仅是腰本身的问题,还可能和胰腺、腰椎、泌尿系统等器官有关。比如胰腺是横在腰前第一、二腰椎位置的消化器官,若发生慢性炎症,疼痛会通过内脏神经“放射”到左后腰(这叫“牵涉痛”)。这种疼常在餐后加重,尤其吃了油腻食物后更明显,还会伴随腹胀、没胃口等消化症状。
要注意的是,胰腺疼的表现挺复杂:有人只腰疼,有人腰和上腹一起疼。有研究显示,慢性胰腺炎患者第一次就诊时,误诊率能超过30%。如果是长期喝酒、有胆道疾病的人出现这种疼,建议优先查查胰腺功能。
常见原因:腰隐痛可能和这3种情况有关
1. 腰椎老化:突出的椎间盘压到神经
腰椎间盘里的髓核突出,会压迫脊神经,疼起来像“电流窜过”——从腰一直窜到屁股、大腿后侧甚至小腿(这是坐骨神经痛的典型表现)。做CT或核磁能看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以及神经被压的程度。
2. 泌尿系结石:石头堵了引发绞痛
肾盂或输尿管里有结石堵着,会导致肾盂内压力骤升,刺激肾包膜上的感受器,引发剧烈绞痛。还可能出现尿里有看不见的红细胞(镜下血尿),或直接能看到尿发红(肉眼血尿)。做B超或CT能看到结石的影子,以及肾盂有没有积水。
3. 肌筋膜发炎:姿势不对闹的
长期久坐、弯腰等姿势不当,会让腰部肌筋膜发炎,表现为“按哪儿哪儿疼”,肌肉还发紧。疼的范围只局限在某块肌肉,有明显的“痛点”,休息一会儿就能缓解——这就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该做什么检查?分步骤来
想查清楚原因,检查可以分阶段:
第一步:先做腹部超声,看看胰腺的形状、胆道和肾脏有没有问题。如果发现胰管变粗或有结石,得再做增强CT或核磁进一步确认。
第二步:查腰椎——拍X线片看看有没有骨质增生,做核磁看看椎间盘有没有退变、神经有没有被压。
第三步:排查泌尿系统——查尿常规看红细胞形态,查肾功能评估肾脏功能。40岁以上的人,建议加做肿瘤标志物检测。
日常怎么护腰?记住3个重点
姿势管理:试试“20-20-20”护腰法
每坐20分钟,起来做20秒脊柱伸展动作(比如伸懒腰、慢慢转腰),保持腰椎自然的生理曲线,别总“塌着腰”或“弓着背”。
饮食调控:喝够水、别吃太撑
每天喝够2000ml水(差不多8杯),少吃高嘌呤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建议分成小份吃,别一次吃太多——避免让胰腺“超负荷分泌”。
康复训练:练核心肌群稳腰椎
每天练10-15分钟核心肌群,比如平板支撑(从30秒开始,慢慢延长时间)、桥式运动(躺着屈膝,臀部抬起保持5秒再放下),这些简单动作能增强腰腹力量,让腰椎更稳定。
这些人要特别注意
- 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骨质疏松,轻微外伤(比如打喷嚏、搬轻东西)都可能导致椎体骨折。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年查一次椎体骨密度。
- 长期吃止痛药的人:比如非甾体抗炎药(常见的退烧药、止痛药),要定期查肾小球滤过率,警惕药物伤肾。
- 有胰腺病家族史的人:家里有人得过胰腺炎或胰腺癌的,40岁以后要定期查胰腺肿瘤标志物(比如CA19-9)。
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疼了超过2周,或者还伴随发烧、皮肤/眼睛发黄、尿发红,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做系统检查——身体的疼痛就像“健康警报”,看懂信号、规范检查,才能防住潜在的健康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