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别慌张,三招教你科学止血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1-13 09:12:5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55字
详解牙周炎导致牙龈出血的应急处理方案,涵盖物理止血、自然凝血原理及特殊人群应对策略,提供可操作的居家护理方法与就医判断标准,帮助读者建立科学应对意识。
牙周炎牙龈出血应急止血物理降温凝血机制高血压患者血液疾病口腔护理无菌棉球感染预防
牙龈出血别慌张,三招教你科学止血

牙龈出血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情况,尤其是有牙周炎的人,刷牙、咬硬物时更容易出现。其实只要搞清楚出血的原因(大多是牙周炎症让牙龈里的小血管变脆、容易破),用对方法就能快速应对,不用慌乱。

牙龈出血的科学止血原理

牙龈出血的核心原因是牙周有炎症——炎症会让牙龈里的毛细血管变得增生、脆弱,稍微受到机械刺激(比如刷牙、咬硬东西)就会破裂流血。这时候选对止血方式,既能快速止住血,还能避免二次伤害牙龈。

物理降温法:冷水漱口就能救急

发现牙龈渗血时,先试试“冷水含漱”这个最简单的物理止血法。具体做法是:把常温饮用水放进冰箱冷藏到4-8℃(别低于4℃,不然可能刺激牙齿敏感),然后含在出血的位置,保持30秒再吐掉。低温会让局部血管收缩,减少流血量——就像夏天喝冰可乐时牙齿会“发紧”,其实是血管在保护性收缩。如果一次没止住,间隔5分钟可以再试,但最多用3次。

自然凝血:让身体自己“结痂”

如果出血很轻微,也可以“等一等”——我们的血液本身就有凝血功能,唾液里的成分会帮忙在出血处形成凝血块,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5分钟。这时候可以用舌尖轻轻压住出血点,帮着促进凝血,但别着急漱口或舔伤口(就像伤口结痂需要时间,过早碰会破坏凝血)。这段时间尽量安静,别做剧烈运动,让凝血块稳定下来。

特殊情况要特别处理

有些情况不能用常规方法:比如高血压患者,血管压力本来就高,得先把血压控制好再处理出血;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人(比如血友病),凝血功能弱,这时候赶紧用无菌棉球轻轻压住出血处,别用纸巾或普通纱布(容易带细菌引发感染),也别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如果出血超过30分钟还没停,或者牙龈肿得厉害、脸都肿了,一定要立刻去口腔科急诊。

止血后:24小时内要注意这些

止住血不代表万事大吉,后续护理很重要:

  • 24小时内别吃太烫的食物(比如热汤、火锅),避免血管扩张再出血;
  • 暂时不用电动牙刷,换成软毛牙刷轻轻刷(力度别太大,避免碰到伤口);
  • 可以用0.9%生理盐水漱口(就是医院常用的“等渗盐水”),既能清洁口腔,又不会刺激牙龈;
  • 如果出血处结了血痂,千万别强行扣掉,等着它自己脱落(强行扣会再次流血,还可能感染)。

预防才是关键:从日常习惯改起

要想彻底减少牙龈出血,关键是控制牙周炎症,做好日常护理:

  • 刷牙用“巴氏刷牙法”:把牙刷毛斜45度对准牙龈和牙齿的交界处(牙龈沟),小幅度来回刷,每次刷3分钟;
  • 用牙线/牙间刷清牙缝:别用牙签(容易戳伤牙龈),牙线能深入牙缝清走菌斑;
  • 每半年做一次牙周检查:就算没出血,也要定期去洗牙、查牙周,把牙菌斑和牙结石清干净;
  • 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子、猕猴桃、鲜枣,缺维生素C会让牙龈血管变脆,更容易出血;
  • 戴假牙/牙套的人:要特别清洁装置边缘(比如假牙的基托、牙套的托槽),这些地方容易藏菌斑,引发炎症。

总的来说,牙龈出血不是小事,但也不用慌——遇到时先冷静,用冷水漱口或静待凝血,特殊情况找医生;平时把口腔清洁做到位,定期检查,就能从根本上减少出血的发生。毕竟,预防比止血更重要。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