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总觉得堵得慌,很多人会以为只是咽炎,但其实背后的原因没那么简单。临床上大约67%有咽喉异物感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咽部黏膜炎症,这种炎症会带来三重变化。
炎症引发的三重“堵”感
- 黏膜肿了:炎症会让咽喉黏膜下的小血管扩张,组织里渗出水,导致黏膜肿起来。中度咽炎患者的咽腔通气空间会比正常小35%左右,就像用吸管喝水时感觉更费劲。
- 痰变多变黏:咽喉里的杯状细胞会分泌更多浓稠的黏蛋白,这些黏蛋白会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形成一层附着物。很多患者早上起来的痰量是健康人的2-3倍。
- 神经变敏感:炎症会让咽喉的感觉神经变“娇气”,本来正常的气流经过,患者都会觉得不舒服。检测发现,他们对气流的敏感度是健康人的2倍多。
现代生活里的“双重伤害”
现在生活里有两个常见问题,会让咽喉黏膜一直受伤害:一是空气中的PM2.5超标,二是室内太干燥(湿度低于40%)。长期待在这种干燥环境里的人,得咽炎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4倍。另外,每天喝不够1500ml水,会让咽喉黏膜上的纤毛没法正常“清扫”垃圾,炎症好得慢。
全天候护咽喉方案
早上起来:用37℃左右的温盐水漱口,能调整黏膜的渗透压;然后做吞咽训练——含5ml温水,连续咽20次,帮咽喉肌肉协调运动。 上班时:每小时做一次蒸汽润喉——把热饮放在离嘴30厘米的地方,深呼吸让水蒸气湿润咽喉后壁,注意别太烫,避免烫伤。 吃的方面:可以适量吃点带鞣酸的食物,比如带皮的梨肉,鞣酸能在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喝蜂蜜水也能帮着抑制局部细菌,但要注意别喝太多糖。 晚上睡前:用鼻腔冲洗维持鼻咽的通气平衡,建议用重力滴注的方法,压力别超过20cmH₂O;枕头垫高10-15厘米,能预防胃里的东西反流到咽喉。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有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找医生:
- 喉咙堵的感觉超过14天,还伴着吞咽痛;
- 声音哑了10天以上,喉咙还有灼热感;
- 一边喉咙痛,同时一边耳朵也痛;
- 早上起来痰里一直有血丝。
耳鼻喉科常用的检查有间接喉镜和电子喉镜,做电子喉镜前要4小时不吃东西,避免呛到。治疗可能会用到雾化(药液温度40-45℃)、局部消炎含片等,具体要听医生的。
长期护咽喉的小习惯
每工作45分钟,做一组呼吸训练——闭着嘴鼓气10秒,再慢慢呼气,重复5次,能改善咽喉肌肉的协调性;家里湿度保持在50-60%;每周用生理盐水冲3次鼻子,减少细菌停留。咽喉健康要长期维护,建议每天记一下症状,随时调整防护方法。
总之,喉咙堵不一定只是简单的咽炎,和黏膜炎症、生活环境都有关系。通过全天候的护理、及时就诊,再加上长期的防护,才能慢慢改善咽喉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