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牙齿与牙龈出现分离,伴随剧烈疼痛、出血甚至吞咽困难时,往往提示口腔感染已发展到需要重视的阶段。《牙周病学杂志》最新研究指出,这类症状大多由四种常见急症引起,需特别留意。
四种易引发严重症状的口腔急症
- 牙龈发炎加重
牙菌斑在牙龈边缘附着超过48小时,会释放有害物质破坏牙龈连接组织,表现为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若炎症持续,牙龈与牙齿间会形成“假性口袋”(假性牙周袋);炎症通过淋巴扩散时,还可能连累咽部淋巴组织,引起放射性喉咙痛。 - 阻生智齿发炎
现在很多人颌骨发育不足,85%的智齿无法正常萌出,被牙龈瓣盖住的智齿与牙冠间会形成5-7毫米深的盲袋——这是厌氧菌滋生的“温床”。感染会反复发作:初期嚼东西不舒服→急性期张不开嘴→炎症扩散到翼下颌间隙时,会出现吞咽痛。典型表现是单侧下巴肿,还会带着耳朵疼。 - 根尖周急性化脓
蛀牙烂到牙髓坏死之后,根尖孔的渗出液超过组织承受能力,会在牙槽骨里形成急性脓肿(拍片子能看到根尖区阴影变大)。患者会觉得患牙“浮起来”,敲的时候有空空的声音;若没及时排脓,脓液冲破骨膜会在脸上形成瘘管,严重时还会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 - 急性牙周脓肿
深度超过5毫米的牙周袋里,病菌大量繁殖会引发局部组织急性坏死(主要致病菌有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症状在72小时内快速加重:患者会觉得“牙根一跳一跳地痛”,伴随明显口臭、下巴下淋巴结肿大;炎症波及咽侧壁时,会像急性咽炎一样难受。
家庭应急处理方法
- 物理缓解:用间歇性冷敷(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减轻局部肿胀,别用热敷——热敷会加重炎症扩散。
- 清洁口腔:用温生理盐水(温度40-45℃)轻轻冲洗,每天4-6次,帮着冲掉食物残渣。
- 补充营养:吃流质食物(比如粥、汤),每天保证200毫克维生素C摄入(约等于2个猕猴桃的可食部分)。
- 注意体位:尽量半躺着(45度左右)休息,能减轻头面部静脉充血,缓解肿痛。
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就医
出现以下任一表现,赶紧去口腔专科:
- 脸肿得越来越厉害,摸起来硬硬的(可能是蜂窝织炎);
- 体温持续超过38.3℃,或打寒战;
- 张不开嘴(只能张到3厘米以内,大概两指宽),没法正常吃东西;
- 吞咽越来越困难,或说话不清楚;
- 小孩没精神、烦躁不安。
根据2023版《口腔感染管理指南》,若已形成脓肿,优先做外科切开引流,而非先吃抗生素。诊断时会结合牙周探诊(超过5毫米算异常)、咬翼片检查或CBCT三维重建,全面评估牙槽骨吸收和感染扩散情况。
日常预防要点
- 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45度角刷牙龈沟,能清理龈沟里的细菌);
- 后牙之间每天用牙缝刷清理邻面菌斑;
- 每3-6个月做一次牙周检查和维护;
- 用电动牙刷配合牙线,能让牙周炎复发率降低42%(2024年临床研究数据)。
要注意的是,口腔局部感染和全身炎症关系密切——及时控制牙周问题,不仅能保口腔健康,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果出现牙龈一直出血、牙齿松动或脸肿,一定要尽早找口腔专科医生系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