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胸痛就像身体拉响的“红色警报”,得学会科学分辨背后的原因。我国胸痛中心数据显示,每年急诊的胸痛患者中,约35%和心血管疾病有关,症状可能是胸口发闷、像被刀割或者烧得慌,持续时间从几秒到几小时都有。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既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能不当回事。
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疾病是胸痛的重要原因,当血管狭窄超过70%,心肌供血就会明显不够。典型的心绞痛是胸骨后面像被石头压住一样疼,还可能放射到左肩或者下巴,休息或者含硝酸甘油后3-5分钟能缓解。要注意的是,约40%的女性患者会出现非典型症状,比如恶心、背部酸痛等。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属于高危急症,80%的患者发病时血压超过140/90mmHg,疼起来像撕裂一样,从胸骨后面往背部串,CT血管成像能在15分钟内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通常有长时间坐着不动的情况,典型表现是呼吸困难加上胸痛,D-二聚体检测和CT肺动脉造影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非心脏性胸痛鉴别
消化系统问题常表现为胸骨后面烧得慌,胃食管反流多在吃完饭后1小时出现症状,食管裂孔疝的疼在咽东西时会更厉害。呼吸系统疾病里,带状疱疹刚开始的神经痛容易和心绞痛搞混,一开始只有皮肤烧得慌,没有疹子。
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胸痛约占15%-20%,这类患者通常睡不好、情绪低落。功能性胸痛的患者虽然检查没异常,但发作时可能会心跳加快,症状像心脏病。
现场应急处置要点
突发胸痛时,要立刻这么做:
- 体位管理:半躺着(半卧位)能减少心脏的负担,别平躺;
- 能量补给:舌下含葡萄糖片(糖尿病患者要小心),预防低血糖;
- 环境调控:保持通风,解开衣领扣子。
如果还出大汗、脸色苍白、手脚冰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得马上打急救电话。数据显示,发病3小时内做介入治疗的患者,心功能恢复的概率能提高60%。
精准诊断流程
现在医学有标准化的诊断步骤:
- 心电图:能看出心肌有没有缺血的变化;
-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壁的运动和瓣膜的功能;
- CT血管成像:用三维图像显示血管的结构。
如果症状不典型,可以做运动负荷试验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消化系统的问题要做胃镜和食管测压,呼吸系统的问题需要肺功能检查加上胸部X光。
二级预防策略
- 血压管理: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早上血压波动的时候别做剧烈运动;
- 饮食调整:吃地中海饮食(比如多吃蔬果、全谷物、鱼类),每周吃至少50克坚果;
- 运动处方:每周做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40分钟;
- 体重控制:BMI(体重指数)保持在18.5到24之间,腰围别超过90厘米;
- 压力调节:每天做15分钟正念冥想,保证7到8小时睡眠。
特别提醒:40岁以上的人每年要做心肺联合筛查,有家族史的提前到30岁开始。出现胸痛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找医生再决定怎么办”,急诊科医生的初步判断准确率能达到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