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搬运重物时感觉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还往后背放射,或是深夜工作时突然呼吸不畅,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血管出问题的警示信号。据统计,我国急性胸痛的病人里,约一半和冠状动脉疾病有关,不少人因为没认清症状,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心脏为什么会“缺血”?
心脏的供血主要靠冠状动脉,就像给心脏“输营养”的水管。如果血管内壁堆了脂质垃圾,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水管就会越来越窄——这和家里水管堵了是一个道理。当血流不够心脏用了,就会出现供氧不足的问题。最近研究发现,慢性炎症会加速斑块长大,这也为新的治疗方向提供了思路。
胸痛的“危险信号”要认清
典型的心绞痛是胸骨后像压了块石头一样疼,还可能往左肩、后背甚至下巴放射,比如搬东西、生气的时候容易犯,一般持续3-15分钟,休息一会儿能缓解。但有些人的症状不典型,比如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胸痛,直接出现心肌缺血,这种情况更危险,容易猝死。如果胸痛特别剧烈,持续超过30分钟,还满头大汗、呼吸困难,感觉“快死了”,那可能是心肌梗死——这时候冠状动脉完全堵死超过20分钟了。要记住,从发病到打通血管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好——每晚30分钟,死亡风险都会大幅上升。
出现胸痛,要做这些检查
怀疑心脏问题时,得系统做检查:1. 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能快速看出有没有心肌缺血;2. 抽血:查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这些指标,看心肌有没有损伤;3. 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能看心脏肌肉的运动情况,冠脉CT能直接看到血管哪里窄了。要注意,女性的症状可能不典型,比如上肚子不舒服、恶心,容易当成胃病,得特别警惕。
确诊冠心病后,怎么治?
确诊冠心病后,一般用综合治疗:基础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等;如果血管堵得厉害,能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快速打通血管,现在还有可降解的支架用;复杂病变可以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就是“搭桥”)。研究显示,规范吃药加生活方式调整,能大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日常防护,做好这5点
- 记好症状日记:发作时间、持续多久、什么情况诱发的,都写下来;2. 运动要个性化: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3. 吃低盐低脂的食物:每天胆固醇别超过300毫克(差不多一个鸡蛋黄的量);4. 调整情绪:比如做呼吸训练,让静息心率保持在55-65次/分钟最好;5. 定期检查:每3-6个月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根据结果调整治疗。
总的来说,胸痛尤其是像压石头一样的压迫感、往后背放射的痛,或是休息半小时还不缓解的剧痛,都是心脏在“求救”。及时识别这些信号,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再加上日常的饮食、运动、情绪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猝死这些严重后果,保护好心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