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信号,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置与长期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风险、挽救生命。下面从发作应急、就医时机到日常防护,一步步说清关键要点。
发作时的应急:先“停”再“歇”,别慌
突发胸痛的第一反应——立刻停下所有活动,不管是走路、做饭还是干活,赶紧坐下或半躺着(比如沙发上靠个枕头)。这个姿势能直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心肌缺血的难受劲儿。别紧张,越慌心率越快,心脏越累。如果有指夹式血氧仪,赶紧测血氧——要是低于95%,得先吸氧(家里有制氧机的话先用上)。
药物干预:硝酸甘油怎么用才对?
缓解心绞痛最常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含的时候舌头下要湿润点,好吸收,具体用法得严格看药盒说明书。要是对硝酸类药过敏或不能用(比如青光眼患者),得找医生换其他扩张血管的药。注意:吃了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比如治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的人,得等48小时后才能用硝酸甘油,千万别乱搭。
什么时候必须叫120?记住这几个信号
要是胸痛超过10分钟没缓解,或者连带左臂疼、喘气费劲、出冷汗,赶紧打120!打电话时要讲清楚:疼的感觉(是压着疼还是绞着疼)、疼了多久、有没有诱因(比如刚爬楼梯或生气)、之前有没有心脏病史。尽量选有“胸痛中心”的医院——他们有快速通道,能省关键救治时间。
到急诊后,医生会怎么做?
到医院先做心电图——这是区分高危胸痛的关键。如果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说明是急性心梗,得在90分钟内做介入治疗(比如放支架)打通血管;如果是“非ST段抬高”,会根据危险程度(比如有没有休克)定方案。期间还会查“心肌标志物”(比如肌钙蛋白),看心脏有没有受损。
缓解后别松劲:联合治疗是关键
胸痛缓解不是只靠止疼药,得配合抗血小板治疗——常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俩药一起能抑制血栓形成,给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具体吃多少、吃多久,全听医生的,别自己加量或停药。
家里要备什么?高危人群的“急救包”
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家里得备这几样:①硝酸甘油(放棕色避光瓶里,别放太阳下或暖气旁);②阿司匹林肠溶片(紧急时能嚼服);③电子血压计。硝酸甘油每6个月换一次——就算没开封,药效也会减弱。还要做张“急救卡”:写清病史(比如“有心梗史”)、常吃的药、紧急联系人电话,万一晕了,别人能快速帮你。
别漏了“隐蔽胸痛”!这些症状要警惕
典型心绞痛是胸骨后像压了块石头,还会串到左肩、下巴疼,但有些人的症状很“怪”:比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只是特别累、没力气,或胃不舒服、恶心;老年人可能只有胸闷、出汗。要是出现“持续性胸闷+出汗”,就算症状轻,也得赶紧去医院——这可能是心梗的“沉默信号”。
长期管理:5件事防复发
急性发作后,想不复发得抓5点:①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别做剧烈运动;②吃饭:选DASH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盐少糖少饱和脂肪);③心情:别焦虑生气,压力大了可以听音乐、跟家人聊天;④戒烟限酒:烟必须戒(包括二手烟),酒能不喝就不喝;⑤复查:定期查心电图、血脂、血糖,按医生要求吃降压降脂药,别自己减药。
总之,胸痛不是小事,发作时要“停、坐、药、call120”,平时要备药、识症状,长期管理要抓运动、饮食、心情。记住:早识别、早处理、长期坚持,才能真正远离心血管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