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疑惑,胃炎和血液里的原始细胞异常有没有关系?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一个是消化系统的局部炎症,一个是造血系统的异常,大家不用把它们联系起来。
血液原始细胞异常,简单说就是外周血里出现了本来应该在骨髓里的未成熟细胞,或者骨髓里的原始细胞比例超过了正常范围。按照最新的血液病学指南,健康成年人骨髓里的原始细胞比例要低于5%,如果超过20%,就得警惕急性白血病的可能。这些未成熟细胞没有正常的免疫和凝血功能,一旦异常增殖就会打乱造血系统的正常工作,常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类恶性血液疾病。
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胃黏膜发生了炎症反应。根据最新的消化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的症状大多没有特异性,比如78%的患者会有上腹隐痛,65%会餐后饱胀,52%会嗳气反酸。确诊得靠胃镜检查加上病理活检,看看胃黏膜有没有充血水肿、糜烂或者萎缩这些特征性的变化。要注意的是,胃炎的病变只局限在消化道局部,和免疫系统紊乱或者造血功能异常没有直接关系。
从发病原因来说,血液原始细胞异常是造血干细胞发生了恶性克隆性增殖,而胃炎是局部黏膜损伤引起的炎症。两者有本质区别:首先,胃壁组织和骨髓的造血系统压根不挨着;其次,胃炎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胃酸分泌失衡引起的,不会涉及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最后,血液病往往会有贫血、容易出血、淋巴结肿大这些全身症状,和胃炎的局部症状完全不一样。有多项多中心研究做过验证,比如追踪了1200例胃炎患者的血液情况,他们的原始细胞比例都在正常范围(0.5%-3.2%),说明两者没有统计学上的关联。
如果体检发现原始细胞异常升高,先考虑这几种情况:急性白血病通常会伴随发热、出血、骨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还有反应性增生,可能是严重感染或创伤引起的,但这种情况原始细胞比例一般低于5%。接下来需要做的检查有外周血涂片分析、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染色体检测这些专业项目。
如果有消化道症状,要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来:比如上腹部不舒服,先去消化内科,做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腹部超声这些常规检查;如果血常规有异常,就得同时去血液科看看;极少数情况比如既有消化道出血又有全血细胞减少,可能需要多个科室一起会诊。数据显示,我国白血病的年发病率大概是4.5/10万,而慢性胃炎的患病率超过50%,两者的人群基数差很多,大家不用过度担心两者有关联的风险。
想维护消化系统健康,要注意饮食规律,别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4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2年做一次胃镜;长期压力大可能会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果消化道症状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要是体检报告里的血液指标有异常,千万别自己瞎琢磨,得让专科医生结合你的症状一起判断。
总的来说,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局部炎症,和血液原始细胞异常没有直接关联。不管是有消化道不舒服还是血液指标异常,都要找对应的专科医生,遵循科学的检查和治疗流程,不用过度焦虑,保持理性才是对健康最好的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