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眩晕伴随恶心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组合,很多人都遇到过——突然觉得天旋地转,还忍不住恶心、想吐。据统计,约70%的成年人都曾经历过这种情况,其中15%可能和身体里的器质性疾病有关。接下来我们说说需要重点排查的四类原因,以及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1. 血压忽高忽低打乱内耳平衡
血压剧烈波动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尤其是当收缩压超过180mmHg或者舒张压突破110mmHg时,可能会让内耳的平衡器官(前庭)出问题。这种情况和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受损有关,典型表现就是突然天旋地转的晕,还会跟着恶心、呕吐、出汗。长期血压控制不好的人,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倍多。
2. 内耳平衡器官出问题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这种病占眩晕病例的25%-30%,特点是一换特定头位就晕——比如突然躺平、翻身或者抬头,晕的时间很短(一般不到60秒),但特别剧烈,还会感觉眼睛在转(医学上叫垂直旋转性眼震)。原因是内耳椭圆囊里的小结石(碳酸钙结晶)掉落到半规管里,刺激了前庭神经。
梅尼埃病
这种病是因为内耳的膜迷路积水导致的,典型表现有三个:反复眩晕(每次持续20分钟到12小时)、听力时好时坏、耳鸣。大概60%的患者会跟着恶心呕吐。诊断需要做纯音测听、甘油试验这些客观检查。
3. 脑血管问题的警示信号
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引发的急性眩晕,约占5%-7%,得特别小心。这类患者往往会有神经系统的问题,比如一侧胳膊腿没力气、说话不清楚、看东西重影。如果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就是刻板样的眩晕,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像“复制粘贴”一样发作。
4. 全身疾病也会导致晕
低血糖、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这些全身问题,也可能让你晕得想吐。糖尿病患者突然晕了,要先查查是不是血糖低了或者高了;如果是育龄期女性反复出现,要想想是不是前庭性偏头痛——这种病的诊断标准是至少5次中重度的眩晕,同时伴随偏头痛的特点(比如头痛、怕光怕声)。
紧急情况下怎么判断和处理?
出现急性眩晕时,可以用“1-2-3法则”快速评估:
- 看持续时间:不到1分钟,多是耳石症;超过20分钟,要警惕脑血管问题;
- 看诱发原因:换姿势(比如翻身、抬头)就晕,多是耳朵的问题;坐着或躺着不动时突然晕,可能是脑子的问题;
- 看伴随症状:有耳朵不舒服(耳鸣、听力下降),是周围性眩晕;有手脚没力气、说话不清,是中枢性眩晕。
测血压要按标准来:先坐5分钟再测上臂,最好两边都测测有没有差别。如果晕的时候出现这些情况,得立刻去医院:
- 突然出现面部不对称、手脚没力气这些新的神经症状;
- 血压超过180/110mmHg,而且一直晕;
- 呕吐物里有胆汁或者血;
- 意识不清楚(比如叫不醒、反应差)。
平时怎么预防和管理?
得针对病因来做预防性干预:
- 高血压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有糖尿病的要更严格(130/80mmHg以下);
- 耳石症患者可以做Epley复位(一种专业的体位复位方法),平时避免头剧烈晃动;
- 梅尼埃病患者要吃低盐食物(每天不超过5克盐),少喝咖啡因;
- 4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查查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
要提醒的是,家里的护理再小心,也代替不了医生的专业检查。如果症状反复出现或者越来越严重,一定要及时去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做前庭功能检查、头颅MRI这些进一步的检查。不管是哪种原因,早排查、早处理才能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