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炎症有自己会慢慢缓解的特点,但用科学方法干预能明显缩短疼痛时间。临床数据显示,规范处理后,平均疼痛持续时间可从72小时缩短到24-48小时。急性期管理要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药物干预:分层次止痛方案
现在痛风治疗有分层次用药的方法。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抗炎止痛药)是首选,新型COX-2抑制剂止痛效果不变,但肠胃不良反应概率能降低约60%。吃药时机很重要——症状出现2小时内就启动治疗的人,6小时内疼痛缓解的占82%,明显比晚吃药的人效果好。
秋水仙碱仍有用,但要严格控量。研究发现它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比例约1:1.5),建议和保护胃的质子泵抑制剂一起用;如果出现一天拉3次以上肚子或肌肉痉挛,得马上停药并检查。
糖皮质激素在特定情况有用,但要遵循“三不”:不用它代替常规治疗、不超疗程使用、不随意调剂量。短期用(≤5天)的副作用概率不到8%,停药时要慢慢减量,不能突然停。
二、饮食调控:精准控制嘌呤摄入
营养学有分级饮食管理方法:
- 急性期(0-7天):严格限制嘌呤,每天不超过150毫克;
- 缓解过渡期(8-21天):可吃中等嘌呤食物,每天150-300毫克;
- 长期维持期:根据自己耐受情况调整摄入量。
特别要注意含糖饮料的风险——每天喝2杯以上(每杯240ml)的人,痛风发病风险比普通人高85%。推荐换成樱桃汁(含类黄酮)或柠檬水(含柠檬酸盐)。
三、水分管理:帮尿酸更好排出
科学补水能让尿酸清除效率提高约30%,最新建议是:
- 时段安排:早上空腹喝300ml水,运动后补充电解质水;
- 频次控制:每小时喝100-150ml,少量多次;
- 温度注意:别喝冰饮(温度<10℃)。
水质选择上,pH值6.5-7.5的弱碱性水能提升尿酸盐溶解度。家里把自来水烧开,就能得到接近这个pH值的水,比市售碱性水便宜约90%。
四、长期防控:三级管理体系
根据2023年国际共识,建议建立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阶段,重点控制体重指数(目标<24kg/m²)和腰围(男性<90cm);
- 二级预防:偶尔发作痛风的人,每季度查一次血尿酸(目标<360μmol/L);
- 三级预防:慢性痛风患者,需联合降尿酸药治疗。
选降尿酸药要个体化:
- 促进排泄型:苯溴马隆适合肾功能正常者;
- 抑制生成型:别嘌醇需先查HLA-B*5801基因;
- 新型制剂:非布司他适合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注意:只有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才启动长期降尿酸治疗——一年发作≥2次、长痛风石、肾功能下降(eGFR<60ml/min)、有尿酸性肾结石。治疗目标分阶段:前3个月把尿酸降到<360μmol/L,长期维持在<300μmol/L。
总的来说,痛风急性发作要抓好药物、饮食、喝水这几个关键,长期还要做好三级预防,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治疗,才能更好控制痛风发作,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