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营养学研究发现,喝酸奶的时间选对了,营养吸收效率会更高。不同时间喝酸奶,益生菌的存活情况、钙的吸收效果,还有对运动后的恢复作用,差别都挺明显的。
餐后饮用的益生菌保护机制
人刚吃完饭时,胃酸浓度会变化——餐后30分钟到2小时里,胃里的pH值会从1.5-2.0(特别酸)升到4.0左右(没那么酸了)。这种没那么酸的环境,能让酸奶里的益生菌存活率比空腹时高3倍,定植到肠道里的效率也能提高27%。而且乳酸菌和食物残渣结合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能让肠道蠕动加快18%,对缓解餐后肚子胀特别有用。
夜间饮用的双重营养效应
研究发现,晚上人体对钙的需求会比白天多15%,而酸奶里的酪蛋白磷酸肽能让钙的吸收率变成白天的1.8倍。另外,酸奶里的色氨酸是合成褪黑素(助睡眠的激素)的原料,能帮着改善睡眠。有临床试验显示,晚上喝酸奶的人,睡眠质量评分比不喝的高22%,入睡时间也缩短了13分钟。
运动恢复期的营养窗口
运动后30分钟内喝酸奶,能发挥两个作用:一是酸奶里的乳清蛋白刚好匹配肌肉糖原的消耗比例,能加快肌肉修复;二是益生菌能让运动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增加减少41%,运动后拉肚子的概率也会降低34%。对比实验显示,喝酸奶的人,肌肉酸痛程度比喝普通运动饮料的低34%。
特殊人群饮用方案
胃酸分泌不太正常的人,建议在吃饭时或刚吃完后喝,这样能让胃酸分泌减少25%。糖尿病患者选下午3-5点喝更好,因为这个时间段胰岛素敏感性比较高,乳糖分解得慢,能让血糖波动幅度降低19%。
长期规律喝酸奶的话,比如连续3个月每天喝,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会提升31%,免疫球蛋白A(能增强免疫力)的水平也会增加24%。不过要注意每天别喝太多,控制在200-400ml就行,喝多了可能会乳糖不耐受,比如拉肚子、肚子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