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常见的手术,但术后不少人会遇到腹痛的情况。其实术后腹痛有正常反应和异常信号之分,学会分辨疼痛的性质,能帮我们及时应对,更安全地恢复。
术后为什么会疼?先了解正常的生理反应
术后72小时内的轻度隐痛(用0-10分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衡量,1-3分),大多是身体的正常反应。一方面是手术会造成切口和腹腔内的轻微损伤,身体启动炎症反应,导致切口有点水肿;另一方面是手术中用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没完全排干净,会刺激腹腔内壁,比如肚脐周围可能有“气体窜着疼”的感觉,翻身或改变姿势时会更明显,但疼痛会慢慢减轻,不用太担心。
这些疼痛信号要警惕,可能是危险的并发症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马上找医生:1. 疼痛越来越厉害,VAS评分到7分以上,吃了常用止痛药也没用;2. 右上腹突然剧痛,按上去更疼(医生说的“Murphy征阳性”);3. 眼睛、皮肤变黄,尿像茶色(这是胆汁淤积的表现);4. 发烧超过38.5℃,而且肚子某个部位按上去疼。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胆漏、胆管损伤或腹腔感染等严重问题,千万不能拖。
怎么快速评估疼痛?记好这几个分级
用VAS评分法能简单区分疼痛的轻重:1-3分是正常的生理疼痛,不用过度紧张;4-6分是“要注意的状态”,得观察疼痛有没有加重;7-10分是紧急信号,必须马上就医。另外,要是晚上因为疼醒过来超过2次,或者疼了48小时还没缓解,也可能是并发症的信号,得赶紧找医生查原因。
术后疼该怎么护理?这4点要做好
- 姿势选对,减少牵拉疼:术后48小时内尽量半躺着(30-45°),每2小时翻一次身,但要保持身体直线(别拧着),这样能减少切口的牵拉疼。别太早下床跑,避免肚子压力突然变大。
- 做对呼吸,帮气体排出:每天做5次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慢慢鼓起来,保持3秒,呼气时慢慢收肚子,能促进膈肌运动,加快腹腔里二氧化碳的吸收,缓解气体刺激的疼。
- 饮食慢慢来,别给胆道加负担:术后6小时可以喝米汤、藕粉这些流质,24小时后改成低脂半流食(比如粥、软面条)。2周内每天脂肪别超过20克(别吃肥肉、油炸食品),避免加重胆道压力。
- 镇痛要规范,别自己乱吃药:优先用对乙酰氨基酚这类常用的止痛药,如果吃了2小时后疼痛没减轻一半,得再找医生评估,别盲目加量或换药用。
术后恢复期间,建议每天记“疼痛日记”,写清楚疼多少分、哪疼、疼多久,有没有伴随发烧、皮肤变黄等症状。要是出现放射性疼痛,也得注意区分:右肩膀疼大多是二氧化碳刺激膈肌引起的,不用太担心;但左肩疼要警惕是不是心脏的问题,得赶紧做心电图排查。
其实,按规范管理术后疼痛,能让并发症的风险降低40%。大家只要学会分辨疼痛的性质——是慢慢减轻的隐痛,还是越来越重的剧痛;是单纯肚子痛,还是伴随黄疸、高烧——就能及时发现问题。术后随访时要注意有没有胆汁漏、残留结石这些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和医生说。
总的来说,术后腹痛不可怕,关键是“会分辨、早处理”,这样才能更安心地度过恢复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