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超72小时?警惕8种疾病信号别忽视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09-05 12:13:2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19字
8种易被忽视的疼痛预警疾病,涵盖甲状腺疾病到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维度健康风险,通过症状识别、就诊科室及日常管理三方面指导,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疼痛认知体系,规避误用止痛药掩盖病情的风险,内容经2023年医学研究验证更新。
疼痛预警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异常动脉硬化纤维肌痛
疼痛超72小时?警惕8种疾病信号别忽视

疼痛其实是人体重要的“预警系统”——当出现持续超过72小时的不明原因疼痛,尤其是还伴有发烧、皮疹、乏力等异常症状时,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早期信号。研究发现,不少成年人因为忽视非外伤引起的疼痛,拖延就诊,导致病情越拖越复杂。以下8种疾病引发的疼痛信号,尤其需要警惕:

1、甲状腺功能减退:代谢变慢引发的肌肉疼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让身体代谢率下降,可能导致肌肉出现持续性隐痛。典型表现是早上起来关节僵硬、肌肉一按就疼,而且疼痛部位通常是对称的(比如两边胳膊、腿都疼)。有些患者还会伴随怕冷、体重不知不觉增加,建议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

2、流感病毒感染:病毒引发的全身疼

流感引起的疼痛突然发作,浑身都疼,还常伴随高烧。疼的部位多在肩胛骨周围和大腿后侧,这是病毒引发身体释放炎症因子导致的。如果高烧一直不退,肌肉疼也没缓解,要警惕发展成病毒性肌炎。

3、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系统错攻关节

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关节里的滑膜组织,导致早上起来关节僵(通常要僵30分钟以上才缓解)、对称的关节肿胀。早期最典型的信号是手的掌指关节握拳时疼,有些患者先出现脚疼,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鉴别。

4、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紊乱连累多器官

这种病的疼痛会“游走”(今天这儿疼、明天那儿疼),常伴随皮肤红斑、怕晒(晒后皮疹加重)。典型表现是膝盖积水、指尖因为缺血而疼,还可能有口腔溃疡、脱发。如果同时出现“疼痛、皮疹、容易累”三种情况,要完善免疫学检查。

5、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了导致腿疼

下肢动脉硬化会引起“间歇性跛行”——走一会儿腿就疼,歇会儿好点,再走又疼。如果不动的时候也疼(静息痛),说明血管堵得比较严重,典型表现是脚像火烧一样疼,皮肤摸起来凉,腿上的汗毛也掉了,要监测血管功能指标。

6、纤维肌痛症:大脑对疼痛太敏感

这种病会把正常的触觉变成疼痛(比如轻轻碰一下就觉得疼),特点是浑身都疼,还有特定的压痛点(比如枕骨下面、肩胛内侧一按就疼)。患者常伴随记不住事、注意力不集中,建议通过综合疗法调整大脑的疼痛感知。

7、皮肌炎:皮肤和肌肉都受损伤

典型表现是眼皮上出现紫红色、肿起来的红斑,同时肌肉疼;关节伸侧(比如手肘、膝盖背面)会有暗红色、带鳞屑的皮疹。有些患者还会吞咽困难、呼吸没力气,要警惕连累其他器官。

8、多发性肌炎:肌肉越来越没力气

核心特征是近端肌肉无力(比如蹲下去站不起来、举胳膊困难),同时肌酶升高。如果病情进展,可能连累心脏(比如胸痛、心跳乱)和呼吸系统,要定期查肌电图和肌酶指标。

疼痛管理的核心要点

  1. 观察与记录:急性疼痛先观察72小时;如果是慢性疼,建议写“疼痛日记”——记清楚疼的时间、部位、有多疼(用0-10分打分,0不疼、10最疼)、有没有伴随发烧、乏力等症状。
  2. 识别危险信号:如果疼得夜间加重、像电流一样放射到其他部位,或者伴随发烧、皮疹、短时间内体重下降,一定要重视。
  3. 就医前准备:整理好之前的检查报告、正在吃的药、家族里有没有人得类似的病,方便医生判断。
  4. 选对检查:关节疼优先做超声;浑身都疼可以做全身MRI。
  5. 评估疼痛程度:用0-10分的数字评分法,能帮医生更准确了解你的情况。

特别要提醒的是:止痛药不能随便吃,一定要听医生的。最新疼痛管理指南建议,不明原因的疼痛,用非甾体抗炎药要规范。其实,疼痛是身体在“喊救命”,科学找原因远比盲目压疼更重要——及时去医院,才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