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常见的脊柱关节病,多发生在15-35岁的青壮年身上。它起病比较隐匿,早期症状常被当成普通的腰背劳损,容易错过最佳干预时间。了解下面这些核心知识,能帮助大家早发现、早治疗。
一、早期识别四大关键征兆
- 持续晨僵,活动才缓解
早上起来腰背部发僵,得超过30分钟才能慢慢缓解,而且反反复复,这种情况连续超过3个月要警惕。和普通肌肉劳损不一样的是,疼痛固定在下腰部位,还会半夜疼醒。 - 关节肿痛“到处跑”
约30%的患者一开始是髋、膝等关节肿痛,疼起来不是对称的,还会“游走”——这次膝盖疼,下次可能换髋部疼。有些患者还会足跟痛或者胸肋连接处压着疼,容易被当成运动受伤。 - 呼吸变“费劲”,可能是胸椎的问题
如果胸椎被炎症影响,胸廓扩张的幅度会变小,比如系腰带觉得费劲,爬楼梯时气喘得更厉害。这说明炎症已经伤到肋椎关节了,得赶紧去查肺功能。 - 脊柱变“直”甚至畸形
病情发展到后期,脊柱原本的生理弯曲会消失,拍片子能看到椎体边缘长骨刺,严重的会变成“竹节样”。这时候可能个子变矮,身体姿势也会固定畸形。
二、规范治疗,这么做才对
- 基础治疗:运动+物理方法
运动疗法推荐游泳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游泳每周可以练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晨僵的时候可以做猫牛式伸展(像猫拱背、牛抬头那样的动作)。物理治疗可以用能控制温度的热敷工具(38-40℃比较合适)敷一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5分钟左右就行。 - 药物干预:遵医嘱用对药
非甾体抗炎药是缓解疼痛、僵硬的一线药;中重度患者可能会用到生物制剂(比如新型IL-17抑制剂),但一定要符合适应证才能用。中药要找专业医生辨证开方,千万别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 手术:万不得已才考虑
如果关节畸形很严重,或者保守治疗没效果,可以考虑关节置换或脊柱矫正手术,但得多个科室医生一起评估,确定合适的时机。
三、综合管理,从生活细节入手
- 吃对食物,帮着“抗炎”
尽量吃“抗炎”的食物,比如多吃深海鱼、坚果(里面有ω-3脂肪酸);红肉要控制,每周别超过300克(大概半斤多);烟要戒,酒要少喝,这样能减少炎症因子。 - 姿势对了,脊柱少受罪
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桌椅,坐的时候保持脊柱“中立”——别歪着、驼着;每工作1小时,就贴墙站5分钟,矫正姿势。 - 心情好,炎症也会“轻”
正念冥想能帮着降低炎症水平;可以参加正规的病友群,交流科学的管理方法。
四、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急性炎症发作的时候,别用热敷;别做高强度的负重训练;没经过验证的民间偏方要慎用;长期戴护腰会让肌肉“变懒”,反而萎缩。
强直性脊柱炎的管理需要医生和患者一起努力,规范治疗能让大多数人保持正常生活。如果腰背痛持续超过3个月,一定要及时去做影像学检查(比如MRI)和HLA-B27检测。还要定期复查炎症指标,根据情况调整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