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是很多人关注的健康话题,但想补对钙,得避开误区、掌握科学方法。下面从钙剂选择、膳食搭配、维生素D协同、特殊情况注意事项等方面,帮大家理清科学补钙的关键。
钙剂选择:看生物利用度和肠胃耐受性。选钙剂主要看两点——身体能吸收多少(生物利用度)和肠胃能不能耐受。碳酸钙含钙量高(每100克含40克元素钙),但得靠胃酸分解才能吸收,适合胃酸正常的人;葡萄糖酸钙水溶性好,是碳酸钙的5倍,对肠胃刺激小;乳酸钙溶解度高,常做成口服液,喝起来方便。不同剂型的吸收效果不一样,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比如肠胃敏感的人可以选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
膳食补钙:选对食物更高效。吃饭是补钙的基础,要选含钙高、好吸收的食物。牛奶每100毫升约含125毫克钙,而且钙磷比例合适,容易吸收;豆腐等豆制品也不错,每100克豆腐有164毫克钙;虾皮含钙量极高,每100克有2000毫克,但钠含量也高,不能多吃。另外,菠菜里的草酸、全谷物里的植酸会和钙结合成不溶的沉淀,影响吸收,吃之前用开水焯一下能减少这些成分的影响。
维生素D:钙吸收的“好帮手”。钙要被身体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帮忙。我们的皮肤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B(UVB),能自己合成维生素D,每天晒15分钟左右(别涂防晒霜,暴露手臂、小腿等部位),大概能生成1000IU维生素D。食物里的维生素D不多,比如三文鱼每100克含约667IU,蛋黄每100克含20IU,很难靠食物补够。建议定期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保持在30-50ng/ml之间才安全。
贫血患者:补钙与补铁要隔开。有贫血的人补钙要注意时间间隔。比如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和钙剂要隔开2小时吃,不然两者会竞争吸收,影响效果。如果是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常规显示MCV>100fl),需要补充叶酸和甲钴胺,但具体怎么补要听医生的。可以这样安排:早上空腹吃铁剂,餐后再补钙,同时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指标。
安全补钙:遵守三个原则。补钙要安全,记住三个原则:一是总量控制,成人每天元素钙不超过2000毫克(不是钙剂的总重量,是其中的钙元素);二是分次服用,一次不要超过500毫克,比如每天补1000毫克,就分成早晚各500毫克,吸收更好;三是监测尿钙/肌酐比值,如果超过0.4,提示可能有高钙尿风险,要调整补充量。此外,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钙剂和激素药物要隔开服用。
特殊人群:根据情况调整方案。特殊人群补钙有讲究:慢性肾病患者容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要定期查血磷水平;消化道术后患者肠胃吸收能力弱,优先选有机酸钙(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孕妇补钙要兼顾胎儿需求,孕晚期每天推荐摄入1200毫克元素钙。不管是哪种人群,建议定期做骨密度检测(T值>-1.0为正常),评估补钙效果。
总之,科学补钙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对钙剂、搭配好饮食、补够维生素D,同时遵守安全原则、注意特殊人群的调整。定期检查骨密度、维生素D水平等指标,才能确保补钙安全有效,真正满足身体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