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是一种影响脑膜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常伴随意识障碍、身体机能下降等问题,做好日常护理、病情观察、饮食调理、预防及康复干预,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基础护理要细致
患者往往需要家属协助完成生活照料。口腔清洁方面,用软毛牙刷刷完牙后,再用温盐水漱口,每4小时做一次口腔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可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每2小时帮其翻身一次,同时检查皮肤是否有发红、破溃。若患者频繁呕吐,让其侧卧位休息,避免呕吐物呛入气管,还要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环境干净。
密切观察防风险
定期监测体温、呼吸次数及血氧饱和度,能早期发现异常。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持续高烧超过39℃、呼吸节律不规律(忽快忽慢)、瞳孔对光反应变弱、肢体抽搐或意识模糊。家里有婴幼儿的要注意前囟门情况,用手电筒照一照,若透光度和平时不同,赶紧送医。
饮食调理讲方法
急性期患者适合“少量多次”喂养,每2小时喂一次流质食物,每次50-100毫升,比如用50毫升米汤加3克蛋黄粉、1毫升植物油调合,既能保证热量,又能降低呕吐风险。完全无法进食的患者,要及时联系医院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此外,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修复。
预防做到这六点
- 疫苗防护:接种覆盖A、C、W135、Y群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儿童按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
- 环境管理: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个人卫生:养成“三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家后都要洗手;
- 健康监测:家庭成员若持续发热或头痛超过24小时,及时就医;
- 营养强化:每天保证500毫升乳制品摄入,适量补充锌元素;
- 应急处理:接触确诊病例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预防性药物。
中医辅助要辨证
常规治疗外,可配合中医食疗调理:
- 清热解毒方:菊花6克+连翘6克煎水代茶,适合发热初期患者;
- 生津养阴汤:鲜芦根30克+麦冬15克煮水,适用于高热后口干咽燥的患者;
- 安神助眠饮:酸枣仁10克+百合15克炖汤,改善病后失眠。 注意:中药需经中医师辨证指导后使用。
康复训练循序渐进
恢复期患者可进行阶梯式训练:
- 急性期后第3天:帮患者做床上被动关节活动,每天2次,每次10分钟;
- 发病第7天:练习坐位平衡,每次5分钟,每天3次;
- 出院后:从每次5分钟的步行训练开始,每周增加2分钟。 配合70-80分贝的轻音乐,能提升康复效果。
情绪疏导有技巧
约40%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家属可用“三多沟通法”疏导:每天至少花15分钟倾听患者心声;记录其每日小进步(比如能多坐5分钟),多鼓励;陪其一起做简单手工(如折纸、串珠子)。还可以让患者写“情绪日记本”,帮助梳理心理变化。
总之,脑膜炎患者的护理需要从基础生活照料、病情监测到饮食、康复、情绪疏导多方面配合。家属的耐心陪伴和科学护理,能帮患者更快恢复身体机能,减少并发症,早日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