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疼痛分级与科学应对,降低肾损伤风险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09-04 15:43:4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95字
输尿管结石的典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诊断要点,重点阐述男性高发群体的早期识别特征,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诊疗路径建议,强调及时干预对保护肾功能的重要意义。
输尿管结石血尿肾积水
输尿管结石疼痛分级与科学应对,降低肾损伤风险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男性发病率明显比女性高,占临床病例的7~8成。结石移动引发的急性梗阻,不仅会损伤肾功能,还可能继发感染引起全身问题。下面从临床特征、影像诊断及治疗原则三方面讲讲相关知识。

典型临床表现

输尿管结石的表现有阶段性特点,要注意以下警示信号:

1. 排尿异常

  • 尿频尿急:结石刺激输尿管末端,导致膀胱过度活动,每天排尿次数比平时多30%以上。
  • 血尿:70%患者会有镜下血尿(尿里有红细胞但肉眼看不到),20%能看到肉眼血尿,常伴着尿道灼痛。
  • 排尿困难:结石卡住时,可能出现尿流中断、尿得费劲等下尿路梗阻症状。

2. 疼痛特征

  • 肾绞痛:突然发作的腰部或上腹部剧烈绞痛,用VAS评分(0分无痛、10分最痛)能达到8~10分。
  • 放射性疼痛:疼痛会沿着输尿管走行,往下肚子、腹股沟甚至睾丸那片串着疼。
  • 慢性钝痛:结石不动的时候,可能会有持续的腰部隐痛,活动后更疼。

3. 全身反应

  • 恶心呕吐:疼痛刺激到迷走神经,发生率约60%。
  • 发热寒战:合并感染时会发烧,要警惕尿源性脓毒症(严重的尿路感染)。
  • 血压波动:急性梗阻可能引发反射性血压升高,收缩压往往会超过140毫米汞柱。

影像学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指南,常用分步骤的影像检查方案:

1. 初筛检查

  • 腹部X光(KUB):能显示直径3毫米以上的含钙结石,对尿酸结石的检测准确率只有20%。
  • 泌尿系超声:查肾积水的准确率有90%,还能发现X光看不到的结石,是首选检查。

2. 确诊检查

  • 非增强CT(NCCT):诊断准确率超过95%,能精确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密度。
  • 三维重建技术:能给出结石和输尿管解剖关系的立体图像,帮助制定手术方案。

3. 特殊检查

  • 静脉尿路造影(IVU):评估每个肾的功能和输尿管通不通,适合复杂病例。
  • 逆行造影:如果其他检查结果有矛盾,或者需要同时治疗时用。

治疗要点

治疗方案要结合结石特征和患者情况来定:

1. 急诊处理

  • 解痉镇痛:优先用解痉药联合抗炎镇痛药,缓解疼痛和痉挛。
  • 控制感染:怀疑是感染性结石时,要立即用广谱抗生素,之后根据尿培养结果调整。
  • 紧急引流:急性无尿的患者,要在48小时内做输尿管支架置入或经皮肾造瘘,打通尿路。

2. 确定性治疗

  •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适合直径10毫米以下的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结石,通过冲击波把结石打碎排出。
  • 输尿管镜碎石(URS):是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首选,一次手术成功的概率超过90%。
  • 经皮肾镜碎石(PCNL):用于复杂的多发结石,或者体外冲击波、输尿管镜碎石没成功的情况。

3. 术后管理

  • 定期复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要做影像检查,看看结石有没有排干净。
  • 代谢检查:第一次得结石的患者,要做24小时尿液分析和结石成分检测,找出结石原因。
  • 预防复发:根据结石类型选合适的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临床数据显示,及时诊断并规范治疗的患者,1年内结石复发率能控制在10%以下。建议男性每年做一次泌尿系超声检查,如果出现持续尿血或者突然腰痛,要在24小时内做影像检查。通过科学的诊疗流程,能有效降低肾功能受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