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S患者能否接受白内障手术?多学科评估是关键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0-11 14:52:30 - 阅读时长2分钟 - 912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疾病分期及眼部条件,通过血液科与眼科联合诊疗制定个性化方案,平衡手术获益与潜在风险,确保医疗安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管理血小板水平多学科会诊出血风险感染防控眼部评估血液病眼科诊疗
MDS患者能否接受白内障手术?多学科评估是关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如果合并白内障,手术决策不是只看眼睛情况,得先把全身状况、原发病阶段和眼部条件都查清楚,再由血液科和眼科医生一起制定个性化方案。

全身状况得先达标,不然手术风险高

MDS患者常有的问题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少,术前得重点查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带氧的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如果血红蛋白低于80g/L,会让身体组织缺氧,容易引发心脏或脑子的问题;血小板低于3万/微升,手术中出血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般会通过输成分血把血红蛋白提到100g/L以上,血小板升到5万/微升以上,这样能降低手术前后的风险。另外还要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有没有感染,确保身体状态相对稳定才能手术。

原发病分期要理清,选对治疗时机

根据国际常用的IPSS-R评分,低危组MDS患者病情发展慢,3年生存率能到60%-70%。如果白内障已经严重影响视力、让生活质量下降,可考虑手术。高危组患者得先治MDS本身,比如去甲基化治疗后的骨髓抑制期(通常治疗后2-4周,骨髓功能弱的时候)别做手术,等骨髓功能恢复点(治疗后3-4周)再做更安全。

眼部条件得符合要求,不然手术效果不好

眼科检查要重点看这几项:一是角膜里的内皮细胞密度,建议超过1800个每平方毫米(MDS患者常出现这种细胞减少,手术用低能量超声乳化技术能避免术后角膜水肿);二是眼睛前房的炎症反应得控制在0.5级以下;三是眼压要在12-21mmHg的正常范围;四是视网膜功能,得做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野检查,排除眼底有没有其他问题(比如黄斑变性或视网膜出血)。

血液科和眼科一起管,筑牢安全防线

得建立血液科与眼科联合诊疗机制:血液科负责围手术期的血液支持(比如术前3天准备好血制品、制定术后感染预防方案);眼科团队精准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算出适合的人工晶体度数。两边还要一起定好应急预案,比如突发出血或感染时的处理流程。术后得持续监测血常规,必要时调整抗凝药的使用。

《血液病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共识》提到,IPSS-R评分低危且眼部条件合适的患者可考虑择期手术;高危组患者建议先观察。这种按风险分层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手术安全,又能尽量维护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