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是很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主要是胃肠黏膜发生了急性炎症。学会科学的家庭护理,能帮着缓解症状、预防严重情况。
为啥会得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主要有三个原因:病毒感染(比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细菌污染(比如吃了带致病菌的食物)、饮食刺激(比如一下子吃太多、吃了太辣太冰的东西)。从数据看,我国急性肠胃炎每年的发病有季节性,春冬交替和夏天最热的时候容易高发,这和温度变化、细菌病毒活跃有关。
环境因素里,食物没存好(特别是放在15-50℃的“危险温度区”)、水源被污染、卫生习惯不好,都会增加得病风险。要注意的是,集体食堂、餐馆这类地方的交叉感染风险比家里高3倍多。
怎么识别症状?
症状一般是一步步加重的:
- 早期信号:上肚子有点隐痛、没胃口、稍微有点累;
- 典型症状:一阵一阵的绞着痛、恶心呕吐、拉水样便;
- 危险信号:肚子一直剧烈疼、拉血便、发烧超过38.5℃、意识不清。
还要会评估体征:比如看有没有脱水(皮肤摸起来不紧致、嘴巴干、尿变少);有没有全身炎症(心跳变快、血压不稳);老人的症状可能不典型,要更注意。
家庭护理怎么做?
急性期护理
- 先禁食4-6小时:让肠胃歇一歇,好修复;
- 口服补液:用第三代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喝,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 恢复饮食要遵循“BRAT”原则:先吃香蕉、米饭、苹果泥、烤面包这些好消化的,慢慢过渡。
药物使用要注意
有些抗分泌药物要在症状刚出现时用;益生菌要和抗生素隔开2小时吃;别自己吃那种叫5-HT3受体拮抗剂的止吐药。
益生菌怎么选?
如果主要是拉肚子:可以选双歧杆菌BB-12加乳酸杆菌LA-5的复合菌;如果是肠胃功能乱了:可以用布拉氏酵母菌;如果是吃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可以用能对抗艰难梭菌的菌群。
选天然来源的益生菌要注意:活菌数每克至少10亿CFU;要低温保存的;要有存活率认证的。
怎么预防?
食物卫生要注意
- 生熟要分开:砧板、刀用不同颜色区分,比如生肉用红色,熟食用蓝色;
- 冷藏温度:容易坏的食物要放在5℃以下;
- 煮肉要彻底:肉的中心温度到75℃以上,保持15秒。
环境消毒怎么做
- 餐具用热力消毒:煮10分钟或者蒸汽蒸5分钟;
- 接触食物的表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
- 厨房、卫生间每天用湿抹布擦,保持干净。
这些误区要避开
- 别乱吃止痛药: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可能导致肠穿孔;
- 别盲目长时间禁食:超过24小时不吃东西,可能会低血糖、肠胃黏膜萎缩;
- 不是都要吃抗生素:病毒性肠胃炎不用吃抗生素;
- 别用含糖饮料补液:含糖饮料会加重渗透性腹泻。
什么时候要去医院?
如果持续呕吐12小时以上,吃不下东西;6小时以上没尿或者尿很少;神志不清、一直发烧;小宝宝哭的时候没眼泪、头顶软软的地方陷下去,一定要赶紧去医院。
做好规范化的家庭护理,再加上及时看病,就能降低急性肠胃炎并发症的风险。想要少复发,关键是长期做好预防:改改不好的饮食习惯、勤消毒环境、注意个人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