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胃疼?可能是胃炎,这些习惯要改

健康科普 / 身体与疾病2025-10-27 08:19:2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47字
从饮食习惯到细菌感染,解析引发胃炎的三大诱因及科学应对策略,提供日常调理实用指南,帮助读者建立胃部防护机制。
胃炎胃痛呕吐幽门螺杆菌胃黏膜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系统胃部健康幽门螺杆菌感染
常胃疼?可能是胃炎,这些习惯要改

深夜加班饿得胃疼,吃了顿火锅又吐得难受;早上赶地铁没吃早饭,胃里烧得慌——这些你可能习以为常的“小毛病”,说不定是胃炎在敲警钟。作为现代人“胃的头号敌人”,胃炎其实比你想的更常见,几乎一半人都有过胃黏膜损伤的情况,只是有的轻到没感觉,有的疼得直冒冷汗。

胃炎不是“一种病”,它有三种“模样”。急性胃炎像“胃的紧急抗议”——吃多了烧烤、喝了顿大酒,或者吃了过期食物,胃黏膜突然充血水肿,疼得直不起腰,还可能吐酸水、拉肚子,这就是胃在“喊救命”,得赶紧停下来让胃休息。慢性胃炎是“慢刀子磨”,大多和幽门螺杆菌有关——这种细菌藏在胃里,慢慢啃食胃黏膜,时间久了胃黏膜会变“薄”(医学上叫“萎缩”),平时可能只是隐隐作痛、反酸、胀肚子,好多人以为是“消化不良”,拖到严重了才去查。还有种“少见但危险”的特殊胃炎,比如误喝了强酸强碱、感染了特殊病毒,胃壁会快速受损,疼得厉害还可能出血,得立刻去医院,一秒都不能等。

为啥现在这么多人得胃炎?都是“坏习惯”喂出来的。外卖、火锅、奶茶这些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天天吃会打乱胃的“生态平衡”——胃黏膜本来能扛点刺激,但架不住天天泡在油和糖里,慢慢就“破防”了;不规律的作息更坑——熬夜加班、不吃早饭,胃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分泌胃酸,该消化的时候没食物,该休息的时候胃酸还在“腐蚀”黏膜,时间久了胃就“受伤”了;还有压力——工作焦虑、生气的时候,神经会“命令”胃酸乱分泌,本来该修复黏膜的时间,胃酸却在“搞破坏”,胃疼就是这么来的。更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共餐不用公筷、大人嚼饭喂孩子,很容易把细菌传给家人,好多家庭都是“一人得胃炎,全家跟着犯”。

得了胃炎别慌,得“攻防结合”治。胃酸多的时候,抑酸药能快速“灭火”(比如缓解烧心、胃疼),但得加黏膜保护剂,像给胃“贴层保护膜”,才能好得彻底;如果查出来有幽门螺杆菌,得按医生说的用四联药,吃够时间才能杀光细菌,别自己减药或者停药,不然细菌会“耐药”,下次更难治。平时养胃更重要:饭要按时吃,别等饿到胃疼才吃;每口嚼20下,别狼吞虎咽;少吃太油、太辣、太凉的东西,比如冰奶茶、麻辣串,能不碰就不碰;压力大的时候试试深呼吸——慢慢吸4秒、憋2秒、呼6秒,让神经放松,胃也能“松口气”;晚上11点前睡觉,让胃好好“休息”——有人坚持半年这样调,胃炎再也没犯过,你看,养比治更管用。

这些信号不能忍,赶紧去医院。如果胃一直疼不停(比如疼了好几天都没好)、体重突然掉了好几斤(没减肥却瘦了)、拉黑便(像柏油一样,发亮),说明胃可能出血或者有更严重的问题,得赶紧做胃镜。40岁以上的人,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该定期查胃癌;家里有人得胃癌的,更要早查,比如35岁就开始查,早发现早治,结果完全不一样。

其实胃炎不可怕,防住它就靠“小细节”。聚餐的时候用公筷,别让幽门螺杆菌“钻空子”;饿的时候吃块苏打饼干垫垫,别让胃“空转”;记记“饮食日记”——比如吃了辣的就胃疼,下次就别碰;上班的时候午间坐10分钟深呼吸,别让压力“连累”胃——有公司试过,员工坚持午间静坐,胃病少了一大半,你看,小改变真能护好胃。

说到底,胃是“养出来的”,不是“治出来的”。少点外卖,按时吃饭,别让压力压垮胃,这些小事儿做久了,胃自然会给你“好脸色”。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