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遇到腿上、脚上起紫红色红点,痒的时候总以为是过敏或蚊子咬,可有些红点其实是免疫系统发出的“警报”——比如紫癜性皮疹,得早识别,不然可能牵连关节、肠胃甚至肾脏。
先看清:这些红点和普通过敏不一样
如果脚、腿或屁股上起了对称的紫红色小疙瘩,摸起来有点凸,按一下颜色不褪,还带着痒或压痛,可别当“小问题”。这类皮疹叫紫癜性皮疹,和普通过敏或蚊虫叮咬不同:蚊子包一般几天就消,而它会持续不退;过敏的红疹子按了会变白,它却不会。很多人一开始误判,等到症状加重才重视,其实早分辨能避免耽误。
为什么免疫系统会“误伤”血管?
这类问题的本质,是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里,引发血管炎症。至于诱因,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占了近四成;其次是吃了海鲜、坚果这类容易过敏的食物;还有尘螨、花粉这些空气中的过敏原,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可能和空气污染有关。甚至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也会触发这种异常免疫反应。
不只是皮肤:身体其他部位也会“报警”
紫癜性皮疹不是孤立的皮肤问题,往往会牵连其他器官:比如关节,膝盖或脚踝会肿疼;比如肠胃,可能突然腹痛,甚至拉黑便;再比如肾脏,会出现尿血或尿里有蛋白(得查尿常规才知道)。国内研究显示,儿童更容易出现肠胃症状,和成人表现不太一样。
在家先做好这几点
发现疑似红点后,先别急着涂药膏:第一,记好饮食日记——红点出现前后吃了啥,有没有新食物,帮医生找诱因;第二,吃低渣饮食,减少肠道刺激;第三,痒的时候用冷毛巾敷一敷,别使劲抓或压着皮疹;第四,房间用加湿器,保持湿度40%-60%,能减少呼吸道过敏原刺激;第五,千万别自己用激素类药膏,不管用还可能加重。
去医院前,准备这3样能省时间
去看医生前,先把这几样理好:①红点出现前后的饮食记录;②最近吃的所有药(包括感冒药、保健品);③家里人有没有过敏史。医生一般会先查尿常规——这是筛查肾脏有没有受累的必做项目;还可能查免疫球蛋白A(IgA),85%以上患者这个指标会升高,帮医生确诊。
治疗有新进展,但得听医生的
现在治疗除了常用的抗组胺药,还有针对特定炎症因子的生物制剂,能更快缓解症状,但只是二线治疗(不是首选),得符合条件才能用。另外,维生素C加芦丁能降低血管脆性,减少出血,但要听医生说怎么吃,别自己加量,还要和其他药间隔开。
特殊人群要多留个心眼
孕妇如果出现红点,得先分清是紫癜还是子痫前期,别漏诊;哺乳期妈妈用药前一定要问专科医生,避免影响宝宝;小朋友的话,家长要和学校沟通,让孩子适当休息——研究显示,规范治疗的话,多数孩子6周内就能恢复正常活动。
最后要提醒的是,紫癜性皮疹看着是皮肤问题,其实是免疫系统“乱了”的信号,早发现早处理最关键。如果红点持续不退,或者出现关节肿、腹痛、尿血,赶紧去医院,别拖着。多数人只要规范治疗,就能控制住症状,不用太慌,但也不能大意——毕竟牵连到肾脏或肠胃的话,后果会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