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不同类型的骨髓造血系统肿瘤,主要问题出在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克隆生长上。老年患者因为本身基础病多、造血功能自然减弱,症状表现和疾病管理都有特殊之处。下面从感染、出血、疾病进展三个核心风险维度,解析应对策略。
感染风险:免疫力下降的防护
MDS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都出问题,让老年患者面临很高的感染风险。研究显示,约40%-60%的患者在生病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常见的是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一方面是年纪大了免疫功能本来就下降,另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导致T细胞的多样性减少、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变弱,免疫力变得更差。
防控要分层次做:日常要做好环境消毒和手卫生,建议用酒精含量60%-80%的速干手消毒剂。打季节性流感疫苗能降低30%-50%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风险,但要注意选灭活疫苗还是减毒活疫苗,得听医生建议。如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直低于200/μL的高危患者,要在医生评估后做预防性的抗微生物治疗。
营养上可以适量吃点含精氨酸的食物,比如南瓜子、核桃,这种成分能帮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但每天坚果别超过25克,不然容易吃太多脂肪。
出血倾向:止血功能弱的应对
血小板数量减少加上功能不好,大概35%的MDS患者会有出血情况。68%是皮肤黏膜出血,比如身上起瘀点、瘀斑;22%是内脏出血,像消化道、泌尿系统出血;颅内出血虽然只占3%,但致死率高达60%。出血风险和血小板数量成反比,当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风险会明显增加。
日常防护要分三级:一级防护是用软毛牙刷、电动剃须刀这些基础注意事项;二级防护要避免碰撞类运动,适合散步、打太极这类轻运动;三级防护是针对高危患者,得提前准备好血小板输注的应急方案。
维生素C每天建议吃60-100mg,比如彩椒每100克含109mg,猕猴桃每100克含62mg,吃这些食物补充就行,但别吃太多,不然可能得肾结石。
疾病进展:异常克隆的监测
大概30%的高危MDS患者可能在2年内发展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主要和TP53、ASXL1这些基因的突变积累有关。根据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R),染色体异常越严重,进展风险越高,有复杂染色体问题的患者,2年内变成白血病的风险能到50%-60%。
治疗要按风险分层来:低危患者主要用去铁治疗和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药物;中高危患者推荐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免疫调节剂。还有像叶酸受体α拮抗剂这类新型靶向药,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但得按医生的临床路径来用。骨髓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好的方法,但得综合看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有没有其他病。
患者管理要记住“三不原则”:不要自己随便用非甾体抗炎药这类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不要忽略发热或出血的早期症状,不要随便中断定期检查。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看看异常克隆有没有变化。家里可以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看看身体供氧情况,但要知道仪器有±2%的误差。
面对MDS复杂的病情,需要血液科、营养科、感染科等多个科室一起管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结局。最新研究显示,规范的支持治疗能让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6-12个月,所以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