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后的免疫重建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这时候患者免疫力还没完全恢复,有不少需要特别注意的风险,得全方位照顾。尤其是移植后100天内,免疫力处于严重抑制状态,要重点防范四大核心问题。
感染防控的多方面注意
移植后免疫力弱,特别容易被病菌感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泌尿道和口腔黏膜感染。建议做好这些防控:
- 环境管理:病房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每天消毒2次空气,尽量少让外人进出;
- 体温和身体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注意口腔、皮肤有没有红肿、破损,要是体温超过37.5℃得赶紧告诉医生;
- 预防用药:按医生要求用抗真菌、抗病毒的药,别自己加量或减量;
- 饮食要干净:吃少菌的食物,所有食物都要彻底做熟,水果得去皮再蒸或煮。
排异反应的早发现
移植后要平衡好移植细胞对抗白血病的作用和排异反应的伤害,得留意这些信号:
- 急性排异:皮肤长红斑、痒;胆红素一直高,没胃口;每天拉肚子超过500毫升;
- 慢性排异:嘴里干超过2周;眼睛有异物感、眼泪少;手指关节动起来费劲。 最好记症状日记,用照片对比皮肤变化,定期查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血象变化要紧盯
造血功能恢复时,得密切看血常规里的指标:
- 血小板:低于50×10⁹/升时,别做剧烈运动,别用布洛芬之类的止疼药;
- 贫血:血红蛋白低于80克/升时,可能需要输红细胞,同时查铁代谢情况;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⁹/升时,得更严格隔离,比如少去人多的地方;
- 血栓预防:要是D-二聚体一直高,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穿压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之类的物理方法。
药物调整要精准
免疫抑制药得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
- 查药物浓度:比如环孢素这类药,要把血液里的最低浓度保持在100-200纳克/毫升;
- 注意食物影响:别吃柑橘类水果,会影响药物代谢;
- 激素的注意:长期用激素得补钙片和维生素D,定期查骨密度;
- 肝肾保护:每个月查肝肾功能,根据结果调药。
建立多层监测体系
分三层监测早发现问题:
- 日常记录:每天记喝水吃饭量、小便大便量、体重变化,还有哪里不舒服;
- 实验室检查:每周至少查一次血常规、凝血功能,每个月查肝肾功能;
- 专科检查:每季度查一次微嵌合体,还有定期做B超、CT之类的影像检查。
营养要科学搭配
根据肠道能不能消化,制定适合自己的吃饭计划:
- 蛋白质:每天每公斤体重吃1.2-1.5克(比如60公斤的人每天吃72-90克),肾功能不好的话要调整;
- 维生素D:保持在30-50纳克/毫升;
- 尽量自己吃:肠道没问题的话优先经口吃饭,实在不行再用营养粉之类的肠内营养;
- 益生菌:选有临床研究支持的菌株,别自己买没认证的。
术后恢复得医生和患者一起努力,最好形成“有症状→做检查→及时处理”的循环。定期复查时要重点看微嵌合体结果,这个指标能帮着预测会不会复发。只要按规范照顾,大部分患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长期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