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出现牙齿持续性疼痛,可能得警惕根尖周炎找上门了。要是龋齿没及时治,发展到牙髓发炎时,细菌会顺着根管跑到牙齿根尖周围的组织里,引发炎症。有研究发现,变形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共同作用,会推动炎症进展。还有大概四分之一的患者是因为牙体受伤,比如咬太硬的东西、夜里磨牙,可能把牙根磨出小裂纹,给细菌开了“入侵通道”。
临床警示信号识别
最典型的就是持续性的钝痛,一嚼东西疼得更厉害。大概80%的患者会觉得牙周膜那里不对劲,比如总感觉牙齿“变长了”,咬东西时好像比以前更“顶”。如果牙龈发红、碰一下就疼甚至出血,还有局部肿起来,说明炎症在加重。另外要留意牙龈上有没有小脓包(医学上叫瘘管),这可能是慢性感染的信号。
诊疗策略与干预措施
早期处理特别重要,要是疼了超过48小时才治,成功率会明显降低。现在治疗会分步骤来:
- 急性期处理:先开髓减压,用显微镜帮忙找到根管,把里面的压力放出来,让炎症分泌物能流出去;
- 根管系统处理:接下来处理根管,用超声波冲洗加上化学药物消毒,把里面的细菌清理干净;
- 三维封闭:最后用热牙胶垂直加压的方法把根管填满,彻底封住细菌的“后路”。
抗生素不能随便用,得看情况:轻度感染可以局部用氯己定之类的药;中重度感染可能需要联合用药,但疗程要控制在3天内,避免细菌耐药。
预防体系构建
定期查牙是预防的关键,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找牙医做次专业检查。刷牙要用对方法,电动牙刷加牙线能更彻底地清掉牙菌斑。夜里磨牙的人,可以用咬合垫保护牙齿,减少牙根裂纹的风险。
饮食上,平时可以多喝绿茶,里面的多酚能抑制有害菌;适当补点锌,有助于让牙周组织更结实。要是正处于急性炎症期,别吃太烫或太冰的东西,不然会疼得更厉害。
认知误区警示
很多人把牙痛简单归为“上火”,随便吃点降火药,这样可能耽误治疗,自己乱用药还会让感染扩散。其实现在根管治疗技术很成熟,规范治疗后,牙齿5年的留存率能超过90%。要是出现牙齿一碰就疼(叩痛)或者脸肿了,一定要在12小时内去看牙医,及时处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总的来说,根尖周炎的核心信号是牙齿持续疼,尤其是嚼东西时加重。只要早发现、早找牙医规范治疗,大部分牙齿都能保住。平时做好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就能远离这种“疼到吃饭都费劲”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