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吃脂肪会长脂肪”,但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完全拒绝脂肪反而会打乱身体的脂质代谢。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会选脂肪”——把每日脂肪提供的热量控制在总热量的20%-25%,同时调整膳食结构里的脂肪来源。比如用深海鱼(像三文鱼)这类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代替红肉,其中的EPA和DHA能帮着降低甘油三酯;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还发现,每周吃3次富含油脂的鱼类,能把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8%。还有坚果,虽然含脂肪,但里面的植物固醇能抑制胆固醇吸收,每天吃15克(大概15颗杏仁)就有帮助。
膳食纤维分类型,可溶性纤维才是降脂高手
全谷物、蔬菜里的膳食纤维分两种——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其中能针对性降“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是可溶性纤维,比如燕麦里的β-葡聚糖。2022年欧洲营养学联盟建议,高血脂的人每天要吃够10-13克可溶性纤维。具体怎么吃?早餐选带麸皮的燕麦片,午餐用糙米代替精米,下午茶可以吃连皮的苹果或者奇亚籽布丁。不过要注意,加纤维得慢慢来,同时多喝水,不然容易腹胀。
钠盐控制有玄机,隐藏盐分要当心
控盐不是只少放桌子上的盐,加工食品里的“隐形盐”更要注意——比如市售全麦面包每100克可能含400mg钠,相当于1克盐!建议试试“2克盐+3克无钠调味料”的组合:用香菇粉、柠檬汁、黑胡椒代替高汤块,选低钠酱油(每15ml钠不超过500mg)。2023年《高血压杂志》研究发现,吃DASH饮食(就是多吃富钾食物的饮食模式)的人,6周下来收缩压平均降了7.2mmHg。
蛋白质选择有讲究,植物蛋白更胜一筹
选对蛋白质也能帮着降脂,其中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更有优势——比如大豆蛋白,每天吃25克就能让“坏胆固醇”(LDL-C)降5%-6%。早餐可以用无糖豆浆代替牛奶,午晚餐用豆腐、天贝这类豆制品配点瘦肉。还有鸡蛋,蛋黄里的卵磷脂能乳化胆固醇,健康人每天吃1个整蛋没问题。不过烹饪方式要注意,尽量用蒸、煮,别用煎炸——每克油烟会产生3.2微克的丙烯醛,这是致癌物。
糖分控制要精细,升糖指数要盯紧
控糖不是只少喝奶茶、少吃糖,精制碳水化合物也是“隐形糖”——比如白米饭的升糖指数(GI)是73,换成GI55的杂粮饭会好很多。水果要选低GI的,比如苹果、梨(GI都是38),比香蕉(GI52)更适合。2022年《临床营养学》研究发现,餐前吃100克希腊酸奶加蓝莓,能让餐后血糖波动少23%。还要小心“无糖”陷阱——比如市售无糖酸奶可能加了麦芽糊精,每100ml含糖还是有8克!
其实,改善脂质代谢、保护心血管的饮食调整,核心就是“换”——换对脂肪来源、换高纤维食物、换低钠调味、换植物蛋白、换低GI碳水。这些小改变不用饿肚子,也不用走极端,慢慢调整就能帮身体保持更健康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