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一动就疼?可能是中耳炎在敲警钟!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16 08:58:0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14字
详解中耳炎的两种主要类型、疼痛机制及应对策略,提供耳痛时的科学处理方案,帮助读者判断何时需要专业医疗介入。
中耳炎耳痛急性炎症慢性化脓性炎症鼓膜损伤耳道感染听力下降耳鸣鼓室积液耳鼻喉科
耳朵一动就疼?可能是中耳炎在敲警钟!

耳朵突然剧烈刺痛,可能是中耳出了问题。中耳是连接鼻腔和外耳的含气空间,要是它的功能受影响,容易引发两种常见问题——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这两种病的发病原因和表现不太一样。

急性中耳炎:感冒引发的“压力性疼痛”

急性中耳炎大多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引起的,鼻腔里的分泌物会顺着咽鼓管倒流进中耳,让鼓室的黏膜突然充血、肿起来。鼓室里压力变高,鼓膜会被撑得鼓起来,稍微动一下头或者换个姿势,就会疼得厉害。有研究发现,炎症释放的物质会刺激耳朵的神经末梢,连带着脸也会疼。
想缓解症状可以试试这些办法:半躺着能减轻中耳压力;用凉毛巾敷耳朵,缓解炎症;多嚼嚼东西(比如口香糖),帮咽鼓管打开。要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只要及时处理,一般能好,但拖久了可能会把鼓膜弄破。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发炎的“累积伤”

如果炎症持续超过3个月,还伴有鼓膜穿孔,就得小心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了。长期发炎会让中耳长肉芽,甚至破坏听小骨。典型表现有这几个:有时候是隐隐的疼,有时候又突然刺痛;耳朵里老流黄黄的脓;听力慢慢下降,尤其是听不清说话。
有研究显示,这类患者大多是咽鼓管功能不好,导致中耳通气不畅,建议定期做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弱,要特别小心引发恶性外耳道炎。

别搞错:耳朵疼可能不是中耳炎

耳朵疼还得和这几种病区分开:

  • 外耳道炎:拉耳廓会更疼,大多是游泳后耳朵进水引起的;
  • 颞下颌关节紊乱:嚼东西的时候疼得更厉害,还会听见关节“咔嗒”响;
  • 神经性疼痛:突然像闪电一样疼一下,就几秒钟;
  • 继发性耳痛:比如鼻咽部或者牙齿有问题,牵连得耳朵疼。
    特别要提醒的是,40岁以上的人如果单侧耳朵一直疼,得先查有没有鼻咽部的问题。

突发耳痛?先试试这些应急办法

突然耳朵疼,可以先试试这些实用方法:用热毛巾敷耳朵,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姿势(比如侧躺),帮耳朵里的分泌物流出来;吸点蒸汽(用杯子装热水对着鼻子吸),改善咽鼓管功能。
千万注意:别自己掏耳朵!糖尿病患者耳朵疼,得马上去医院,怕感染加重。

这些情况,必须赶紧去医院

有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别犹豫直接就诊:

  • 耳朵疼超过48小时还没好;
  • 耳朵里流奇怪的东西(比如脓、血);
  • 突然听不见或者站不稳;
  • 发烧超过38.5℃;
  • 小孩一直哭、老抓耳朵。

现在医生用耳内镜能直接看到鼓膜的情况,再结合听力检查,能准确判断病情。老复发的患者得做颞骨CT,看看耳朵结构有没有问题。

耳朵疼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找专业医生评估,不仅能快速止疼,还能防止听力受损、鼓膜穿孔这些并发症。要是耳朵一直不舒服,尽早去耳鼻喉科做全面检查,别等小问题变大事。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