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哈欠或打嗝时耳朵出现异响,其实和耳朵周围的特殊结构有关——耳道、下颌关节、咽鼓管这三个部位联动,可能会引发这种声音。下面从常见原因帮大家分析:
一、外耳道进了异物,摩擦发出的响声
户外活动时,昆虫、沙粒之类的小东西可能随风吹或体位变化钻进耳道。当我们动下颌(比如打哈欠、打嗝)时,这些异物会和耳道皮肤摩擦,就会出现跳动感或摩擦的声音。这类情况多发生在温暖季节的户外活动里。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在家可以这么处理:
- 让有异物的耳朵朝下,轻轻摇头;
- 用手电筒之类的冷光源照耳道入口,看看能不能看到异物;
- 千万不要用棉签之类的东西往耳道里掏。
有临床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人因为乱掏导致耳道受伤,要是异物留了超过24小时还没出来,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二、颞下颌关节(耳前的下颌关节)不好,声音传到耳朵里
下颌关节是我们身上动得最多的关节之一,它的软骨和滑膜状态好不好,直接影响张嘴、闭嘴的感觉。如果关节盘移位或者滑膜发炎,张嘴的时候关节会发出摩擦音,这种声音会通过附近的结构传到耳朵里,让人觉得耳朵在响。
自己可以简单评估一下:把手指放在耳前的下颌骨位置,重复张嘴、闭嘴10次,如果能摸到异常震动或者听到摩擦音,可能关节有问题。长期用单侧牙齿咀嚼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三、咽鼓管不通,气压变化导致的响声
连接中耳和鼻子后面的咽鼓管,主要作用是调节耳内气压。如果赶上感冒、过敏,咽鼓管的黏膜会肿胀,或者有分泌物堵住,通气就不畅了。当打哈欠、打嗝时,耳内气压变化,鼓膜内外压力不平衡,就会觉得耳朵胀闷,还可能伴随“噼啪”声。
可以试试这些方法调节耳压:
- 瓦尔萨尔瓦动作:闭紧嘴,捏住鼻子,轻轻鼓气;
- 吞咽-闭气法:吞咽的时候配合闭气;
- 嚼东西:通过动下颌促进咽鼓管打开。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拖,尽快找耳科医生:
- 耳鸣持续超过3天;
- 明显听不清声音,或者耳朵一直胀闷;
- 伴随头晕、呕吐等情况;
- 孩子说单侧耳朵一直不舒服。
平时怎么预防
- 户外活动注意防护:戴降噪值25分贝以上的防尘耳塞;
- 关注口腔关节:定期检查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 鼻子不舒服时别用力擤:感冒或者过敏的时候,擤鼻子别太用力;
- 用吹风机要注意距离:吹头发时离耳朵至少30厘米远。
打哈欠、打嗝时耳朵响,其实是身体在提示相关部位可能有功能异常。了解这三个常见原因,既能避免因为不懂而过度焦虑,也能准确判断要不要去医院。如果异常持续或者伴随其他症状,一定要及时做专业耳科检查,保护好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