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成年人长期有低血压,还总觉得手脚冰凉,这种情况背后可能涉及多种身体运转的问题。现代医学发现,收缩压低于90mmHg又手脚凉的人里,约38%存在微血管供血不好的问题;而传统中医会把这种情况归为“气血没法好好温暖身体”。这种中西医都关注的现象,得从多方面理解。
从血液循环的角度说,手脚的供血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心脏泵血的量决定基础供血压力,血管的收缩舒张调节局部血流,还有自主神经系统通过α-肾上腺素能受体控制血管紧张度。当交感神经太兴奋时,手脚的血管会代偿性收缩,就算心脏泵血正常,也会导致手脚组织缺氧。2023年《循环医学杂志》的研究还发现,这类患者里25%的红细胞里有一种叫2,3-二磷酸甘油酸的物质浓度异常,影响氧气从血红蛋白里释放出来,让手脚更凉。
在中医理论里,“气血”其实包含了现代医学说的循环血量、血液带氧能力,还有微血管自己调节的功能。如果气血生成不足,就相当于循环里有效血量不够,同时血液带氧的物质也缺,两种问题叠加。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医杂志》的临床观察发现,辨证为“气血两虚”的患者里,67%同时有维生素B12或铁蛋白水平异常,说明营养不够可能是中间重要原因。
要明确原因,得分层做检查:1. 基础代谢评估:查甲状腺刺激激素(TSH)、游离T4,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2. 血管反应性测试:通过改变体位(比如从躺到站)评估自主神经功能;3. 血液携氧能力检测:包括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压积及铁代谢指标;4. 心血管结构评估:做心脏彩超,测左室射血分数及每搏输出量。
改善这种情况,循证医学支持阶梯式方法:- 营养补充:如果有铁缺乏(血清铁蛋白<30ng/ml),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 运动处方:比如快走3分钟+慢跑2分钟、持续30分钟的间歇性有氧运动,能让血管内皮释放的NO(帮助血管放松的物质)提升23%;- 体位管理:用“三阶起床法”——躺-坐-立各保持30秒,能让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41%。
看病可以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1. 西医检查:做动态血压监测(ABPM)看24小时血压节律,查颈动脉超声测内膜中层厚度(IMT);2. 中医评估: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辨九种体质,重点区分气虚质和阳虚质。
特别要提醒的是,自己随便吃补剂或药可能掩盖潜在病因。比如没确诊就用人参类补剂,可能加重交感神经兴奋,让手脚凉更严重;盲目补铁还可能导致血色病风险。所有营养补充或药物都得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期间建议每周至少测2次家庭血压,还要记症状日记(比如什么时候手脚最凉、血压多少)。


